王承恩此次秘密南下與海漢和談,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儘可能保住京城。
別的地方丟了也就罷了,但京城可是大明皇權的象徵,京城不失,皇權不倒。如果讓海漢軍攻破京城,那將是對大明最為沉重的一擊。
此時拱衛京城的明軍能不能守得住,王承恩其實內心並不看好,而且大明內部持這種觀點的也遠不止他一人。
要是皇上真對他們有信心,那又何必派自己南下走這一趟?
真正的問題,是京城能不能堅持到自己跟海漢執委會達成停戰協議那個時候。
一旦海漢軍開始攻城,大明對京城的掌控權恐怕就要進入倒計時了。
如果連京城都丟了,那停不停戰,對大明來說也沒有太大意義了。
而且看對方這架勢,的確是對這場磨嘴皮子的較量沒什麼耐心了,自己要是堅持不鬆口,恐怕對面立刻就會起身走人。
至於下一次會面……很可能就不會再有下次了。
陶東來短短几句話,頓時便讓王承恩心中方寸大亂。
“陶大人,只要貴國不攻打京城,一切都好說!”
情急之下,王承恩也只能做出讓步了。雖然明知海漢接下來要提出的條件會非常苛刻,但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等著海漢軍打進城去。
陶東來道:“王大人的意思是,接受我們的投降建議了?”
王承恩很是艱難地點了點頭,聲音也十分苦澀:“只要能保住京城,咱家願意勸說朝廷,儘快向貴國投降。”
施耐德嘲諷道:“其實貴國也不是第一次投降了,這種事習慣了就好。”
大明在三年前就因為戰敗,向海漢投降過一次。上一次的交手,明軍在戰場上幾乎沒什麼還手之力,明廷自知不敵,甚至沒等海漢軍打到京城,就主動議和投降了。
臥薪嚐膽三年,吸取了經驗教訓的明軍,再次交手的表現明顯要強於上次,但即便如此仍然還是抵擋不住海漢軍的攻勢。
明廷一度認為,利用這三年時間重新整備的明軍,就算暫時無法戰勝海漢,至少也能打過有來有回。但從寄予厚望到無比失望,期間不過短短數月,如今困守京城,已經退無可退,局面反倒是比上次更為危急了。
對自命為天國上朝的大明來說,戰敗投降絕對算是奇恥大辱,更何況還是敗給同一個對手兩次。但面對施耐德的貼臉嘲諷,王承恩也只能忍氣吞聲,不敢還嘴。
王承恩現在真正在意的是,如何能趕在海漢軍攻城之前及時停戰,至少要讓崇禎帝及時知道這邊談判的進展,才有可能與京城外的海漢軍協商投降的具體事宜。
當然他有所不知的是,在此之前陳一鑫已經送了勸降書進京,而且言辭頗為激進,並沒有給崇禎帝留下臺階。這投降的事宜,恐怕要比他所料想的更為麻煩。
而當下還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王承恩雖然是代表了大明在這裡談判,但談出來的結果要執行,就還是得通知京城。
如果等他自行返京通知崇禎,那搞不好人還在半路,京城便已經丟了。
所以他向執委會三人提出,立即向京城附近的海漢軍發出停戰命令,以免局面失控。畢竟海漢有千里傳訊之術,傳送訊息肯定要比大明這邊快得多。
“那王大人要怎麼通知京城那邊?”施耐德問道。
王承恩老老實實地應道:“咱家稍後會修書一封,由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城。不過如今應天府也在打仗,估計要在路上兜一個大圈子了。”
施耐德道:“你的信要避開戰區送到長江北岸,那就只能向西穿過徽州、池州,再渡江進入安慶府,路上至少要多耗三五天,而且河北境內也在打仗,到時候還得再繞路。我看不如你把信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