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啞火,但現在看來這根本只是妄想而已。他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最後一波騎兵身上,如果他們能夠衝入村中,那麼近戰之下應該還有扳回一城的可能性。
然而令人絕望的狀況立刻就出現了,幾處原本被遮擋起來的炮位在此時才撤去掩體,露出了猙獰的面目。隨著炮聲的響起,數發葡萄彈從炮口噴射而出,轟向了正在接近中的第三波後金騎兵。
手指頭大小的彈丸從炮口飛出之後便在空中散開,形成一片彈幕,將衝鋒中的騎手與戰馬打得血肉模糊。相比剛才的兩波騎兵衝鋒,這最後一波原本該承載著收割敵軍性命任務的騎兵,卻是這三波中死得最快,死狀最慘的一批人,幾乎是在炮聲響起的同時就成片地連著坐騎一同栽倒,根本就沒有半分抵抗的能力。
而在這三波騎兵衝鋒期間,他們僅僅只是在馬背上向村落防線拋射出了一些零星箭矢。由於沒有形成有效的覆蓋面,這些箭矢的命中率也就只能隨緣了。
當炮聲響起的同時,在遠處觀戰的額爾赫等高階軍官的心也涼了大半。他們沒有料想到海漢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在防線上佈置了數門火炮,並且制定瞭如此有針對性的戰術。很顯然,後金軍這邊的一切應變,都被對方算計得死死的,就等著他們來送命上門而已。
看到如此之多的兒郎在頃刻之間就在海漢槍炮打擊之下折戟沉沙,額爾赫喉頭一甜,一口血險些就噴出來。他原本打算只要三波騎兵沖垮對方在山腳的防線,跟對方形成混戰之勢,那麼步兵跟進之後便能在近戰環境下靠兵力優勢壓制對手,進而取得戰鬥的勝利。這個設想雖好,但有個前提就是得要先衝破海漢的防線才行,然而三波騎兵近五百騎投下去,居然連防線都沒衝破,而死傷卻已近半了,要指望在防線外被槍炮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的這幫騎兵攻進去已經不太現實了。
有點諷刺的是,原本被用來吸引火力的第一波騎兵,反倒是因為及時撤離戰場,成了這三波騎兵中損失最小的一波。但後方沒有傳來收兵的訊號,所以他們也只能調轉馬頭再次殺回去。此時後方跟進的後金步兵也已經抵達戰場,但前方騎兵沒能成功衝破防線,因此他們也不得不使用盾牌來抵擋對面陣地上不斷傾瀉的彈雨。
這些後金士兵所是使用的盾牌絕大多數都是木盾,只有少數精銳士兵的盾牌上還包了一層鐵皮,但即便如此,在近距離上也依然擋不住步槍的射擊。槍聲與慘叫聲混成一片,其間還夾雜著偶而響起的炮聲。那些衝得太快的戰馬踩入了壕溝中,下面倒插的尖利竹籤往往是連人帶馬一同扎穿,而隨後跟上的人便將其當作墊腳石踩過去了。
當後金步兵終於頂著鋪天蓋地的彈雨衝到路障處,試圖將攔在身前的鐵絲網和拒馬移開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該死的路障全都固定在了地面上。纏繞鐵絲網的木樁和拒馬的支撐腳都被深深埋入了土中,想憑藉手裡的武器將其刨出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們只能使用手中的刀去砍這些路障,要硬生生地砍出一條路來。
幾處炮位是後金軍重點攻擊的位置,因為要為火炮留出射擊角度,因此近前就只有比較低矮的鐵絲網路障,而且火炮發射之後重新裝填所需的時間比步槍要長得多,這對於後金軍來說就是難得可以發動攻勢的空檔,許多後金步兵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便紛紛湧向了防線上火炮所在的豁口位置。
但摩根對此也有預先的安排,每個炮位都配備了兩個班的步兵,他們的職責便是就近護衛,在火炮發射後裝填彈藥的間歇,列隊向試圖從豁口處攻進來的敵人進行射擊。這個交戰距離不過數米之遙,開槍基本都不用再進行瞄準,大致對準蜂擁而至的後金兵扣動扳機,就肯定能命中某個倒黴鬼了。而後金軍則是一邊由盾牌手掩護步兵拆除地面上縱橫交錯的鐵絲網,一邊由後方的弓箭手往炮位豁口裡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