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回到了聯軍一邊,在密林環境下,面對兵力明顯佔優的敵軍,如果在缺乏嚴密組織的情況下冒然推進,很容易會被清軍拉近交戰距離形成貼身廝殺的局面,那樣的話聯軍的武器和戰術的優勢將被大大弱化,一旦陷入纏鬥還有可能會被清軍迅速形成包圍,到時候被動的一方就會變成自己了。
但如果對清軍的應對不作出調整,在當下這種環境裡就很難再對數百米之外的伐木隊形成威脅了。清軍只要能將這種局面再拖上一天半天,讓河谷裡的橋能夠搭建起來,讓主力部隊有了撤回江北的通道,那就算再在這片樹林裡死個千八百人也是划算的。
一路窮追至此的聯軍部隊幾乎放棄了所有的重型武器,這個時候也不用指望還能有火炮開路之類的戰法了。如果要開啟局面,就只能採取比較冒險的戰法了。
獨立團雖然善於在山林環境作戰,但那也是特指在佔據主動權的情況下,可以在林中採取游擊戰來拖垮對手。可如果要迫於形勢主動縮短交戰距離,集中對一個區域發動攻勢,那作戰經驗豐富的對手很快就會察覺到這種變化,也就意味著會面臨對手發動反撲的風險。
獨立團當然不是不能打硬仗,但以當下的這些兵力,與清軍硬拼會有多大程度的犧牲,是否能夠實現作戰目的,指揮官必須要對此權衡利弊。
時間有限,多耽擱片刻,清軍全身而退的機會就要多一分。高橋南看看天色,至少還有兩三個小時才會天黑,雖說清軍在天黑之後也未必就會停下伐木工程,但至少那時候聯軍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摸到近處發動突襲。而最快在明天,獨立團的二營三營應該也能趕到附近,屆時兵力增加之後對戰術的選擇也能更多一些,拉開陣勢與清軍正面交鋒也未必吃虧。
高橋南很快理順了思路,至少要將清軍的渡江時間拖到明天,而階段性的目標便是讓清軍在天黑之前難以持續進行伐木作業。雖然現在主動拉出去與清軍交戰必然會有一定的戰損,但實現作戰目標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高橋南權衡一番之後,便下達了新的作戰指令,分作三個方向向清軍層層保護之下的伐木區發動進攻,以阻止對方伐木為作戰目標,但需小心留意敵軍動向,避免與敵軍陷入近距離的纏鬥。高橋南很清楚一旦進入到纏鬥,清軍向交戰區投入兵力的速度可能會讓己方來不及脫身撤離戰場,這對海漢軍將是非常危險的操作。
戰鬥甫一打響,聯軍這邊便開始出現了傷亡。當清軍意識到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他們可以展開反擊的程度了,便果斷開始從藏身地跳出來,向林間槍聲響起處射出箭矢——這也是清軍目前僅有的遠端攻擊手段了。
清軍射出箭矢的時候都未必看到了目標所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運氣隨緣命中,但架不住其基數大,若是一聲槍響之後便有七八支箭射過來,總會有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只是聯軍當下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既然已經接到了命令,就必須將戰術執行下去。雖說縮短交戰距離會導致聯軍士兵的作戰風險增大,但相應的命中率和殺傷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想要憑藉樹木作掩體的清兵,在距離拉近之後可就沒那麼容易藏身了。而聯軍所裝備的步槍大部分都是海漢產,在百米內的射擊命中率要遠高於清兵的弓箭,加之獨立團的七發步槍射擊頻率高得驚人,只需幾支槍便可以對很大一片區域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因此殺敵效率依然是遠高於對手。
幾個方向突然發動的強攻的確打亂了清軍的部署,因為先前聯軍騷擾一波就主動退走的動作讓清軍認為這僅僅只是小股部隊的刺探行為,但的確沒想到山林中竟然埋伏了超過兩千名荷槍實彈的敵軍。即便是兵分三路,其火力輸出強度也絕非林中分散佈防的這些清軍所能抵抗。
不過也有極少數清兵隱忍不發,直到聯軍推進到近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