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讓孫丙心生羨慕的長處,比如當下所見這營地內外的馬匹,粗略一數至少有數百匹之多,光是這裡的馬匹應該就已經超過了海漢在金州的駐軍部隊所擁有的戰馬總數了。
這樣的戰馬保有量仍是海漢軍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而清軍由此所獲得的機動能力也大大彌補了他們在武器裝備方面的劣勢,讓其能夠迅速將部隊投放到戰線上的任何一點,而這恰恰是海漢軍目前還難以做到的。
金州地區地形狹窄,又有相當一部分是山地丘陵,而平原地帶又要有大部分用於農業開發,並沒有發展畜牧業的合適環境,僅有的一處軍馬場養了幾百匹馬已經幾乎到達了承載上限,暫時也沒辦法再繼續擴大飼養規模了。
所以除了金州之外,軍方在山東福山縣也飼養了一部分軍馬,以滿足海漢軍在東北亞地區的作戰需求。今年海漢也又新增了一處飼養戰馬的地方,便是隔海相望的朝鮮,海漢要在大同江流域圈一塊地養馬,應該也不會受到來自朝鮮官方的阻力。不過那邊的軍馬場尚在規劃之中,等到投入使用估計最快也得等到明年了。
但清軍就沒有這些煩惱了,遼西平原有足夠的大的草場能夠容下成千上萬匹馬,培養戰馬的成本要比海漢低得多,騎兵更是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這樣的兵種優勢也是讓海漢只能感到無奈。
當然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海漢軍雖然陸上機動能力不及對手,但若論海上的統治力,海漢軍也是將對方甩得連影都見不著,甚至已經沒了出海作戰的能力。若非擁有這樣的絕對優勢,軍方也不會冒險地將陸戰隊直接從海上投送到敵後區域了。
營區裡開始升起了裊裊炊煙,清軍陸陸續續離開了帳篷,不過或許是因為這支軍隊是由各個牛錄抽調人馬組成,不像海漢軍這樣有統一的作訓安排,營地裡依然有很多帳篷毫無動靜,看樣子並不是所有人都打算起來吃早飯。
監視清軍營區動向的工作並不只是由孫丙獨力完成,指揮部給他們這次的行動配發了多部望遠鏡,以便於能夠同時監控更大的範圍。雖然不用接敵交戰,但他們的工作也並不輕鬆,天明之後到日落之前,至少要保持三到四部望遠鏡同時監控營區,並且還要對營地周邊區域留意。
這種監控的主要目的,便是觀察清軍的換防情況,看是否能夠從其日常換防的過程中找到那支使用新式火槍的隊伍。但這其實多少有一些碰運氣的成分,因為他們也並不知道那支隊伍有多大編制,駐紮在何處,是否還會安排出戰。
不過孫丙知道偵察任務本就如此,只有剝去層層迷霧之後,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軍情,而敵人不可能主動將那些關鍵資訊提供給自己,唯有保持耐心,留意各種細節,才有可能收集到所需的情報資訊。
從早間開始,包括孫丙在內的十二人便以四人為一組,一組監視清軍營區,一組負責周圍警戒,還有一組休整待命,三組人每隔一小時左右輪換。內容可謂十分枯燥,但眾人都是默不作聲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只在換崗時會簡單低聲交談幾句,內容也是交接手頭的工作。
雖然此時還未進入隆冬時節,但已經下過了幾場雪,野外的氣溫也相當低了,蹲在林子裡時間稍長一點,手腳都會凍得有些麻木。孫丙默默地朝手上哈了兩口氣搓了幾下,讓手變得更溫暖一些,然後繼續用望遠鏡觀察著清軍營區的狀況。
據孫丙所知的資訊,這處軍情是清軍堡壘防線後方的兩處大營之一,因為位置偏東,海漢軍情局的記錄上將其標註為“東大營”,而另一處“西大營”則是位於防線的西端,離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比較遠了,至少有五十里左右。
不過陸戰隊選擇以“東大營”作為首要的偵察目標,除了因為這裡靠近黃海更易於從海上潛入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遇襲的海漢巡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