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對李溰的這種重視和禮遇屬於長期投資,是否能夠得到執委會所期望的回報,或許要在若干年之後才會有結果。但考慮到海漢將來在東北亞地區的長遠利益,當前向朝鮮國這位年輕的王位繼承人提供一些資源,並藉由各種渠道盡力對其施加影響,無疑是一種價效比極高的外交手段。
來自外國的參觀者大多是帶著對海漢的仰慕之情和學習的目的,海漢在軍事、航海、經貿、製造業等領域展現出超越時代的先進水平,會讓他們很容易產生“只要是海漢的就是更優秀的”、“只要學海漢就對了”這樣一種效仿強者的心理,而海漢官方也會充分利用這種心理,進一步引導他們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慢慢向他們灌輸海漢式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
海漢邀請李溰到三亞留學,也正是這樣的打算。如果能讓這個王位繼承人在登基之前成為海漢的擁躉,除了會使得兩國間的外交關係更加牢固之外,更重要的是藉此手段將朝鮮也納入到海漢牽頭構建的盟國體系當中,讓朝鮮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與海漢保持同一步調,成為海漢在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有力的海外支點。
不過這位朝鮮世子也並非三歲小孩,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海漢的手段控制,海漢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和耐心,才有可能讓李溰心悅誠服地接受海漢試圖向其灌輸的各種意識。
自李溰從朝鮮出發開始,沿途各地的各種高規格接待,海漢高官的熱情追捧,都是為了讓李溰能有受到重視的優越感。這種套路對過往缺乏外交經驗的李溰倒是非常管用,他現在對海漢的好感度非常高,感覺自己出國之後得到的禮遇規格甚至還勝過了在國內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海漢人從來沒有向他提及過什麼特殊的要求,似乎並未將提供給他的優厚待遇作為一種交換條件,這讓他原本所抱有的戒心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了。
不過李溰也意識到,海漢之所以能向自己開放這些工業區的生產狀況,一方面是因為兩國之間的結盟關係和今後的產業合作,都需要讓朝鮮去了解更多的工業知識;另一方面也是海漢對在這些領域所掌握的技術優勢有充分的自信,不擔心展示之後就被人偷學了去。甚至即便是有海漢主動提供技術支援,要在別國複製出這些工業化的生產場所也絕非易事。
朝鮮目前就正是處於這樣的狀況中,雖然海漢會在產業合作專案中提供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但朝鮮卻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和專業技術人才來實施這些收益可觀的專案,還需要海漢提供更大程度的援助才行。而李溰在親自見到海漢這些工業區的實際生產情況之後,便也知道海漢高官在產業合作專案的談判過程中並未誇大其詞,如果能達到海漢工業區這樣的生產規模,哪怕只有若干分之一的水平,朝鮮的國庫重新充實起來也指日可待了。
按照海漢的成功範本去操作,成為下一個海漢模式的強國,這在李溰看來是本國起飛的一條可行道路。雖然目前還存在許多客觀困難,但李溰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還是要設法贏得海漢更大力度的支援,比如說向朝鮮提供更大規模的專業人員培訓,或是轉讓一些更高階的生產技術。
但以海漢人的精明作風,如果要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對朝鮮的支援力度,那必然也會有相應的條件提出,而李溰現在就拿不準海漢還可能會向自己的國家提出哪些要求。這種問題他也不敢貿然向白克思提出來,免得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被動當中。
在花了半天時間參觀本地的焦炭廠之後,一行人回到城區吃了午飯,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參觀本地的造船廠。
海漢的海外統治區多選在臨海天然港口,所以大多建有規模不等的造船廠,而黑土港因為航運任務繁重,加之本地對捕魚業一直都有比較大的扶持力度,很早就已經這邊修建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