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凒從得知海漢策動日本內戰的時候開始,就在試圖直接介入這場內戰。他已經數次當面向執委會高官提出請求,但執委會的目標與他不同,所以一直未能獲得許可。
李凒認為這場內戰對朝鮮來說是百年難遇的報仇機會,出兵後不但可以趁機打擊宿敵日本,如果操作得當,這甚至將會成為朝鮮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
李凒當年登基之後,便一直懷揣著一個大國夢,但他知道如果版圖一直受限於朝鮮半島,那這大國夢就只能是個夢而已。唯有對外開疆拓土,才是今後壯大國力的出路。
朝鮮以北盡是苦寒之地,即便佔下來也無力開發。至於西邊的大陸更不用說,朝鮮根本沒有插手的資格。往南的琉球、臺灣、呂宋,無不是海漢的勢力範圍,也基本上打不了什麼主意。
唯有東側離得最近的日本列島,才是朝鮮可以動手的物件。
六十多年前的壬辰倭亂,朝鮮若不是得到了大明的援軍,幾乎被豐臣秀吉的大軍滅國。如今風水輪流轉,朝鮮自從抱上了海漢這條大腿,國力也日漸強盛,現在實力已經超過了日本這個老對手,李凒也早就對其虎視眈眈了。
這次在北九州連著看了一個多月的交戰狀況,李凒更是十分篤定,自家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在日本內戰雙方之上,只是可動員的兵力比照德川幕府尚有不及。
當然如果北邊平壤城的小朝廷能完全聽命於自己,那南北合力,所能出動的兵力肯定就足夠對付德川幕府了,甚至連九州聯軍一併拿下也不是辦不到。
李凒每每想及此處,都忍不住感慨時運不濟,如果沒有國內的南北分裂,那還何須瞻前顧後,直接出兵討伐幕府便是,也不用看海漢臉色行事了。
雖然有些不滿於被執委會排除在戰場之外的待遇,但李凒的立場其實跟海漢倒是一致的,巴不得這內戰雙方打得越激烈越好,待其將日本的戰爭資源消耗殆盡之後,朝鮮要找到趁虛而入的機會也會容易得多。
不過李凒倒是沒想到,賜予他機會的並非海漢,而是由日本人主動上門來。
當宗義真來拜訪的時候,李凒還以為對方是想從自己手裡收購海漢制的武器裝備,卻不曾想宗義真一開口,竟然是要求朝鮮派兵協防。
李凒有些不可置信地反問道:“宗大人,你的意思是,讓我國出兵進駐對馬島,協助你防範幕府的襲擊?”
宗義真點點頭道:“陛下大概也知道,我對馬藩為了這次與幕府的大戰,幾乎是將能戰之兵都派到了前線,留守家中的兵力所剩無幾。前些天薩摩藩的老窩已經被幕府軍偷襲了一次,對此不能不防,但我對馬軍若是從前線撤出兵馬,又難免會讓盟友猜忌,思前想後,只能求助於陛下了!”
“望陛下能看在我們雙方多年合作的情分上,幫一幫我們!至於貴國出兵相關的軍費開支,物資消耗,自是由我對馬藩來承擔!”
李凒雖然心喜,但也沒有立刻答應對方,因為他尚有疑問未解:“宗大人,海漢的佐世保基地就在北九州,你為何不向海漢求援?”
宗義真道:“不瞞陛下,在下已經向石迪文大將軍提過此事,但他以海漢不直接介入日本內戰為由,拒絕了出兵協防的請求。至於來找貴國求助,這其實就是石迪文大將軍的意思。”
海漢人說什麼“不直接介入日本內戰”,這種話李凒是決計不信的。他在這裡待了這麼久,已經見到過九州聯軍陣中的海漢軍事顧問,以及三天兩頭去向執委會彙報軍情的聯軍將領,這還能自稱不介入,那恐怕海漢對介入的定義就是直接出兵參戰了。
而且出兵協防九州參戰這幾家的方案,李凒以前也跟執委會提過。對馬藩作為朝日兩國貿易的中間商,與朝鮮走得最近,想要徵求對馬藩同意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