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前的備戰擴編開始,建設部和軍警部便加緊了對勝利港防禦工事群的修築工作。工事群的主體工程就是港灣入口兩岸的炮臺群,在去年結束的一期工程中已經完成了東岸軍營區旁邊的炮臺群共八個炮臺二十四個炮位的修築當然火炮和炮兵還並沒有完全到位。二期工程則是以榆林半島上的炮臺為主,從東西兩個方向對進入勝利港的航道建立起好無死角的火力覆蓋區。
不過相比於位於港灣東岸的一期工程,榆林半島伸入南海這片高地並不利於大型工程的修建,在此之前也僅僅只在最高點修建了一處預警觀察哨而已。不過在這次的海漢民團出征期間,陶東來坐鎮大本營專門主抓了這個工程專案,從新年伊始到二月下旬,建設部持續投入勞工搶築二期炮臺,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預計工程量的70%,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肯定就能夠完工了。
由於二期炮臺所在位置地勢較為陡峭,因此炮位沒有一期那麼多,僅僅六個炮臺十八個炮位。但就算如此,完工之後的勝利港岸防炮工事群的規模也肯定算是遠東地區首屈一指,此時荷蘭人正在臺灣島上修築的熱蘭遮城,其火力輸出能力也遠遠不及勝利港的這片岸防炮臺。
當然了,大量的炮位設定所需的炮兵又一次給軍警部帶來了極大壓力。想要充分發揮出這些炮臺的威力,那軍警部至少需要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岸防炮部隊才行。而兵員數量一直都是制約軍方發展的最大瓶頸,除了不斷地培訓新炮兵之外,對於現在有限的炮兵該如何安排,軍警部裡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是認為應該首先立足於防禦,反正近期也沒有對外的戰鬥,就應該將現有的陸軍炮兵優先派遣到岸防炮工事中服役,以充分發揮其作用。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既然現在已經在開始招收海軍人員,那麼炮兵就應該優先選擇上艦,否則造船廠現在拼命趕製的戰船就沒有太大意義了沒有炮兵的戰船,那跟民船又能有多大區別?
軍警部吵得不可開交的同時,海軍的兵員徵召計劃卻進行得如火如荼。或許是這次的遠征戰果起了作用,海軍的徵兵工作十分順利,報名的青年人遠遠超過了軍警部事前的估計。軍警部預計第一期招收三百名預備水兵,但實際報名人數在三天內就破千了,這還不算那些自願從民船水手轉為戰船水手的人員。
海運部在這次的海軍籌備工作中充分配合軍警部的工作,對下屬的水手船員們也作了政策宣傳,凡是自願轉去戰船服役的人,今後都可享受海漢民團士兵的同等待遇,不管是收入、傷亡撫卹、勞工積分等等,都要比現有的待遇上浮一個臺階。對於這樣的**,自然有不少膽大之人選擇了轉行進入海軍系統反正都是在海上行船,冒的風險也是一樣,但海軍陣亡撫卹金可比民船水手高了若干倍啊!
二月二十五日,安南戰後運來的第一批移民抵達了勝利港,裝了整整八條大船。按北越所提供的資料,共一千四百餘人,其中青壯男子就超過千人。絲毫不出意料的是,這批移民中的八成都是此次南北大戰中的南方戰俘人員,每十人用繩索捆成長串,下船時場面堪稱壯觀。
這次的南北大戰中,北越最後俘獲的南越參戰人員超過萬人,而升龍府方面肯定不會浪費糧食白白養活這些人口,正好與海漢方面有每月提供兩千人口的合作協議,於是這些人的最終流向多半都會去到穿越集團的控制區。除了勝利港之外,黑土港也會少量接納一些戰俘人口,分配到那些較為危險的工作崗位上去,例如對人性毒害性極強,製作煤焦油的作坊。(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
好在執委會早就接到了駐越部隊的報告,提前擴建了勞改營,並且在勝利港與田獨工業區之間專門修建了一個勞改營分部,這次運抵勝利港的戰俘人員,絕大部分都會被分配到新勞改營服苦役,他們的工作就是參與修建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