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方向發展,他們都不想錯過這個見證的機會。無論誰勝誰負,在關鍵時刻的站隊表態,很可能就會對今後本國在當地的貿易地位產生影響。
在論壇第二天的活動結束時,由海漢外交部統計的報名情況呈報給了執委會,出席論壇的國家已經有九成報名,剩下為數不多的兩三個國家,也僅僅只是還在糾結於行程安排,而不是去不去的問題。
石迪文感慨道:“報名情況要比我們預計的好很多,就連大明也已經報名了,想去看這場熱鬧的人著實不少啊!”
施耐德奇道:“但大明怎麼只報了四個人?這是打算去東瀛取經啊?”
石迪文解釋道:“嶽仕宗來舟山的時候就沒帶幾個人……以大明目前的狀況,大概也擺不起排場了。”
陶東來道:“不管人多人少,到時候還是給大明單獨安排一條船,該有的待遇我們的還是給足。”
石迪文心領神會答應下來,多安排一條船而已,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一句話吩咐下去就行了。
同時他也完全能夠理解陶東來為何要作出這樣的指示。大明雖然已經失勢,但這是漢人王朝的朝代更替,壓在大明頭上的只能是海漢,其他人想借機羞辱大明,那也是萬萬不可。
當初滿清入侵大明,海漢主動出兵替大明退敵,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散會之前,陶東來對石迪文提到了另一件事:“我們已經公佈了赴日考察的安排,估計日本人很快就會得到訊息,你盯緊一些,這個節骨眼上不要出什麼岔子。”
石迪文應道:“放心,日本人落腳的地方都已經控制起來了,基本不會讓他們有在島上碰面的機會。”
日本人在情報方面的投入並沒有白花,當天晚些時候,有關海漢組織各國赴日考察的訊息,便已經透過某些特殊渠道傳到了他們耳中。
不過幕府方面和九州諸藩,對此的反應卻是大相徑庭。
島津久通等人彈冠相慶,認為這正是海漢在兌現承諾,將向脫離幕府統治的九州諸藩提供國際地位。只要今後海漢承認他們的獨立建國有效,那麼跟在海漢屁股後面的這些國家,自然也會效仿海漢的做法。
而增山正利則是感到了深深的恐懼,他似乎看到正有大片烏雲在緩緩移向幕府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