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軍方而言,雖然對原大明統治區內的地主階級談不上什麼好感,但還是希望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對外擴張的軍事行動上,而非對統治內的血腥鎮壓。≥,能夠多幾個月的緩衝期,民政和其他部門便有更多時間去用其他的辦法來協調處理土地關係方面的利益衝突,民間對於海漢土地政策也能有更多的瞭解,不至於因此而直接進入到對立狀態。
還有一件令軍方感到開心的事情,就是執委會批准了軍方提交的關於在瓊北海岸線修築新軍港的議案。
在佔領了瓊北地區之後,海漢海軍的防區也隨之擴大,瓊州海峽將會成為海軍新的重點防禦區域,而瓊北海岸線上目前並沒有專門的軍用補給港,在瓊州海峽執行任務的艦隊只能臨時徵用了府城外的水師營寨。但水師的船噸位普遍偏小,停靠的泊位並不適合海漢艦隊的大船,像“威嚴級”這樣的主力大艦,根本就沒辦法駛入水寨泊位,只能停在南渡江裡,靠小船和跳板在江面上搭出一條通往陸地的道路。而海漢艦隊要長期在瓊州海峽保持巡航密度,就必須在當地有一處適用的專用港口才行。
瓊州府城附近並不缺乏適合興建港口的區域,事實上自古以來這裡就是瓊州島海上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北宋時期在南渡江入海口處,便已經形成了最早的一處港口白沙津,又名神應港。明萬曆《瓊州府志》中記載有“舊名白沙津,宋元帥王光祖曾開,未就。淳祐戊申忽颶風作,自衝成港,人以為神應,故名。”
作為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補給站,白沙津成為了當時瓊州島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和貨物集散地,同時也是歷代王朝駐紮水軍的海防要塞。
但隨著白沙津貿易的興盛,這裡的航道開始因為泥沙淤積而逐漸變淺,大型船舶無法駛入航道,往往只能停泊在白沙口之外,等到漲潮的時候才能駛入碼頭。到了宋末元初,貿易中心便逐步遷移到水文狀況更好的海田附近。
這個地方便是後世的海甸,在宋開寶五年,即公元972年時,就因其南渡江入海口的位置被稱為“海口浦”,史書記載“遷津建浦,自浦渡海稱‘海口港’。”海口這個地名,也正是由此時得名。
不過海軍所看上的地方並不在南渡江入海口這邊,考慮到軍事用途的特殊性,軍方不希望戰船與民船碼頭並在一起,至少也得像勝利港那樣有一定的區隔。軍方在反覆考察了瓊州府城附近的海岸地形之後,選定的軍港地點是後世的秀英港地區。這邊的海岸條件和水文狀況都更適合興建大型港口,並且沒有大江入海口處常見的泥沙淤積航道這類的隱患存在。
當然要修建一處專用的軍港,其費用也並不是小數目,而且施工技術人員的安排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是考慮到在瓊北設立軍港的必要性,估計執委會其實是有心把這個大的基建專案推到下一年去——石碌專案和安南的幾處港口目前都還處於施工階段,現在再開任何一處大型工地對建設部來說都是極大的壓力。
而對於執委會來說,這些善後的麻煩事其實都算是甜蜜的煩惱,畢竟瓊北那片廣袤的地域終於被納入到海漢的掌控之中,海漢政權擁有了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一塊領地,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接踵而來的好訊息還不止平定瓊北這一件事。11月5日,昌化工程指揮部給大本營發回電文,昌化至石碌的陸上通道已經全線貫通,軌道鋪設進度也已經完成七成,有望在明年一月實現全線通車。屆時石碌鐵礦出產的礦石,將透過三十多公里長的鐵路軌道,從深山老林運往海邊。
而這個專案也並不是隨著軌道線的完成就宣告結束,事實上軌道完工只是完成了整體工程的三分之一而已,在這條軌道線的兩端,昌化和石碌還要分別興建煤鐵複合產業基地和大型露天鐵礦。而這兩處的工程量也同樣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