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南越很多權貴高官的意識中,並沒有把與海漢的戰爭提升到國力比拼的程度,大多數人還是把海漢當成了大明瓊州島上的民間地方武裝看待,甚至有不少人還認為海漢只是一支實力比較強悍的海盜而已。儘管在與海漢的交鋒中一次次地失利,但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還是簡單地將戰場上的失利歸結於單純的武器落後,而完全沒有意識到對手在戰爭背後所蘊藏的可怕實力。
去年阮經貴到勝利港與海漢執委會和談的時候,其實已經從這裡的繁榮景象意識到了海漢可不僅僅只是普通的民間武裝,更不是以劫掠為生的海盜組織,這個團體雖然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權,但實質上已經成為了大明境內的國中之國,不但有自己的官僚體系、法律制度和武裝力量,而且也有非常清晰的戰略發展規劃。但那時候阮經貴與海漢人的接觸還多是流於表面,並沒有現在這樣深刻的感受。
南越朝廷的國土面積和臣民數量都數十倍於海漢,而且還是主場作戰,然而在海漢民團的犀利攻勢面前卻一敗再敗,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大國”優勢,這其中的原因在戰後也成為了像阮經貴這樣的南越移民時常反思的問題。直到施耐德帶著他一點一點地認識海漢這個團體的真正面貌,阮經貴才赫然發現以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低估了海漢的真正實力。
在“海漢”這個招牌後面,除了以執委會為首的智囊團和數萬聽命於執委會的海漢歸化民之外,還有數十家來自瓊州島、兩廣、福建甚至安南北部等地的大商家在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物資和各種專業人員,而在這些人背後還有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將這些區域內大部分的豪門富戶,官商權貴都拖入了這張利益大網當中,成為了海漢人或明或暗的後盾。
雖然這種利益輸送是雙向的,但毫無疑問海漢人從中的收益更大,他們正是憑藉著這些日益牢固的貿易關係,在短短兩年中便從一群不知名的海外來客發展成為南海地區一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勢力。而從阮經貴現在所瞭解到的情況看來。海漢人可不僅僅只是滿足於簡單地做做生意而已,他們現在透過貿易向外推廣商品、金融制度、技術標準、文化觀念等等,同時引進移民,不斷地建立海外據點,這些發展措施和策略正在把海漢的勢力範圍不斷地擴張和加固,逐步在形成一個規模比海漢更大的利益集團。
加上歸化民才僅僅幾萬人的海漢其實並不算可怕,但時至今日。這個由海漢主導的利益集團中已經出現了大明和安南兩個大塊頭的名字,南海地區就沒人能夠輕易撼動這個團體的位置了。
至於海漢人將這些外部勢力拉入自家陣營的手段。阮經貴也算是親眼見識到了,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利益捆綁。海漢人卓越的商業才能早已經得到了事實證明,能跟精於商業運營的海漢人一起賺大錢,沒有哪個正常人會拒絕這樣的機會。巨大的商業利益讓這些人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海漢各種“大逆不道”的舉動,不斷地將更多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到與海漢的合作專案中,甚至還在海漢軍委的協助之下組建了眾多的民間武裝。到現在誰要是想動海漢,就得連同著撬動大明東南沿海連同安南北部廣大地域內一大批特權階級的利益,這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商業合作的範疇。
這些外部力量給海漢帶來了各種生產原料、生活物資,以及充足的勞動力。為海漢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必要條件,南越朝廷輸給海漢,不僅僅是因為海漢民團的戰鬥力太強悍,更是輸給了其背後的龐大利益集團。(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說得誇張一點,這場戰爭的實施者是海漢,但實質上幾乎就是海漢、大明、北越和葡萄牙四支力量聯合起來在坑南越,如果南越還能扛得下來那才是稀奇了。
想明白了這中間的利益糾葛之後。阮經貴反而覺得心態比以前坦然了。如果是單純的戰不過對手,那失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