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遠的目的很明確,既然汪賢光家裡有這一支人脈,那就不妨嘗試加以利用。萬一真成了事,能拿下正三品的侍郎,絕對是一件不小的功勞。
魏建遠雖然只是個小小的餘杭縣長,但這可不是他好高騖遠瞎捉摸,海漢這些年攻略大明沿海地區,明裡暗裡選擇跳槽海漢的大明高官著實不少。
而這些官員即便動了改換陣營的心思,但在採取行動之前,當然都需要有人從中鋪路搭橋才行。
像寧波知府曲餘同這樣的正四品高官,也就是投靠海漢的時間早,才能爭取到了許多特殊的優待。若是晚個幾年,趕上浙江局勢大變,一大堆三品四品的文武官員爭相投靠海漢,統戰價值恐怕就會差了許多了。
而隨著海漢與大明的實力對比日漸懸殊,類似這樣跳船逃生的戲碼只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就算暫時沒跳船的,十有七八也會在暗中給自己安排退路。
很多人仍然待在大明這條半沉的船上,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時機和條件,愣往下跳只怕會淹死在水裡。但如果有條船就在旁邊接著,有了逃生的機會,那就未必能一直保持堅定了。
只是以汪賢光的眼光,大概還看不到這種層面的形勢變化,也無法想象高官們的利弊考量。魏建遠所能做的就是給他指條明路,但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最終還是得看汪家自己的選擇。
而此時執委會在另一間廳堂中討論的內容,可要比策反汪賢光的高官親戚重要多了。
此次到餘杭觀摩軍演,執委會北上八人並未全員到齊。寧崎在杭州視察文教機構;袁秋業去了臨近的湖州考察當地的農業經營狀況;喬志亞則是鑽進了山溝裡,在建德縣監工當地的水電站工程。
所以此時在這裡開會的,僅有陶東來、顏楚傑、施耐德、石迪文、陳一鑫五人。而他們所商議的話題,正是當下最為緊要的對明策略。
“京城那邊,大明已經明確拒絕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是時候採取行動給大明一些教訓了!”
石迪文連夜召集眾人開會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通知執委會其他人,軍方已經做好了立即對大明實施軍事打擊的準備。
大明的態度,基本上都在意料之中,畢竟若是真的答應了海漢提出的賠償條件,性質無異於喪權辱國,對明廷的威望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其程度可能不亞於輸掉一場戰爭。
大明唯一有可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便是雙方坐下來進行談判,讓外交官們去慢慢協商條件。
但海漢可沒打算要將此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北方大區和東海大區的部隊早就進入備戰狀態了,箭在弦上,這個時候已經不可能跟著大明的節奏走。
而對於動武這個決議,其實在軍演之前,執委會內部便已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就連一向反戰的寧崎,這次也少有地跟主戰派站在了同一立場。
石迪文見無人表示異議,便與眾人分享了軍方目前制定的作戰方案。
東海大區兵發兩路,陸路從湖州出發,沿莫干山北麓與太湖之間的通道攻入江淮,進軍長江流域;水路則從舟山發兵,艦隊沿長江逆流而上,攻打沿岸重鎮。
這兩路大軍的同一個目標,便是大明在南方的行政中心南京。
北方大區則是兵分三路,陸路分別從遼東、山東發兵,沿渤海灣南北夾攻京畿,海路則是登陸大沽口,攻打天津衛。陸路擔任牽制,主攻京城的則是由海登陸的部隊。
至於福廣等南方地區,因為距離大明核心地區太遠,即便出兵攻明,所能造成的影響也很有限,所以石迪文制定的作戰計劃中並未將其列入,只是通知當地駐軍可酌情采取行動,牽制大明在南方的軍力。
陶東來聽完石迪文的介紹後,眼神卻是望向了陳一鑫:“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