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儲量巨大的銅礦對海漢來說意味著什麼,即便是沒有從事過工業生產的於鐵柱,也知道銅對海漢軍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
從早期使用過的青銅炮,到現在用黃銅製成的彈藥,海漢軍歷代武器裝備都需要用大量的銅來製備。而海軍最先進的蒸汽戰艦上,類似螺旋槳、軸套、泵閥、管件等等,大量零部件都必須用銅來製造。
想當年海漢軍進入山東半島時,沒有選擇港口條件更好的青島作為落腳點,而是去了一窮二白還不太平的福山縣,原因之一便是為了開發福山當地的銅礦。
二十年過去了,福山銅礦如今仍是海漢治下最重要的銅產地,每年有大量的銅從山東跨海運到三亞進行加工。
與遙遠的登州相比,這宿務島距離三亞的航程無疑要近了許多,若是這裡真蘊藏有大型銅礦,那的確極具開發價值,光是每年的運費就能省下一大筆錢了。
如果要為此發動一場戰爭,在於鐵柱看來,理由也已經足夠充分了。這麼寶貴的資源,怎麼可能讓其落入對手的掌控之中。
這個銅礦所在的位置似乎距離宿務港不遠,於鐵柱本來打算等天一亮,就派出部隊前往該地區進行偵查。但俘虜隨後又招出了更多的資訊,那地方與宿務間的直線距離是隻有四十多里,但在這中間全是山區密林,根本沒有現成的道路。
即便是在不迷路的情況下,也起碼要兩到三天才能到達目的地。去往這個地方的正確路徑,是從宿務島西海岸一個叫托萊多的小漁村出發,向內陸行進大約二十里就到了。那邊地勢相對平坦得多,只需大半天時間就能達到。
宿務港位於宿務島的東海岸中部,這就意味著要從海上繞過地形狹長的宿務島,才能去到西海岸的托萊多漁村。走這條路線所需的時間甚至還要更多一些,但相對來說行程更為輕鬆。
目前陸四師的目標仍是肅清宿務城區的殘敵,前往托萊多探明情況的任務,就只能交給海軍來完成了。
當天下午,於鐵柱收到了來自三亞的回電,基本證實了他此前的猜測。
“工業部說宿務島在未來十年有望成為南海最重要的銅產地,所以務必要把這一地區清理乾淨,以確保後續開發能夠安全進行……看吧,我說什麼來著,就算礦業司沒來過宿務島,一樣也能知道這裡有大礦!”
於鐵柱將電報遞給焦飛,不無驕傲地炫耀了自己先前所下的判斷。
焦飛應道:“那地方距離西海岸也有二十里,想必還得先修一條貨運鐵路,才能進行大規模開採……這說起來,倒是有點像早年間開發海南島的石碌鐵礦。”
說到石碌鐵礦,於鐵柱倒是有發言權:“石碌鐵礦早期的環境確實艱苦,只能把囚犯和戰俘送進去當礦工,後來鬧過暴動,我還被調去參加了平亂作戰。要開發這種大礦,確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光是修路建港,估計就得好幾年時間。”
雖說三亞的回電解決了他們的疑問,但這個礦的存在是否就是此次行動的發起原因之一,卻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證實了銅礦的存在,也就是給行動中的海漢軍提供了一個新的動力,能讓他們加緊清剿殘敵。
進入攻打宿務的第四天,海漢軍的行動範圍已經從宿務港擴大至周邊的一些沿海村鎮。
居住在這些地方的大多並非西班牙移民,這些民眾的抵抗意志明顯不像宿務城區居民那樣強烈,對於海漢軍的到來,他們的反應多是畏懼和服從,但卻沒有多少人選擇離家逃難。
這當然也與海漢軍在本地的行動力度有關,如果不是宿務城區已經被攻陷,讓本地人絕了翻盤的念想,這些民眾倒也未必會表現得這麼老實。
而追蹤那些逃入山林的殘餘武裝分子就沒這麼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