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知道碼頭上這些鐵傢伙是用於提升運轉效率的裝置,也知道其價值不菲,但他實在想不明白,怎麼會有閒人對這東西著迷,居然專門跑來這裡蹲守研究。
不過他坐了一陣,相鄰幾桌人的談話傳入耳中,似乎還真是在探討碼頭上的這些機械裝置。
“汪兄,碼頭上那兩輛貨運機車,據說已經換了新的蒸汽機了?”
“廖兄你前幾天沒來,錯過了好戲,那兩天在車庫更換施工的時候,並未對外戒嚴,所以外人也能進去圍觀,那可是難得一見的景象,下回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還有這等好事?早知道就該遲幾天去舟山了!”
“聽說舟山定海港的蒸汽機車更厲害,廖兄有沒有去見識一下?”
兩人接下來談及的話題,有很多詞語是王承恩聽不懂的,什麼馬力、功率、傳動結構,不過依稀還是能聽明白他們討論的是機車的效能表現。
而另一桌人討論的話題,則是在談論傳統貨運帆船改造蒸汽帆船的可行性。
其中一人似乎是船行老闆,表示他已向舟山船廠下了幾條船的改造訂單,在原來的貨運帆船上加裝蒸汽機,到時候跑幾個月看看,如果一切順利,那明年就開始把手裡的貨船分批送去改裝。
有人詢問這改裝蒸汽機後所需的操作員要去哪裡僱傭,那船行老闆表示南方專門有書院培訓這類人員,只需花普通水手兩倍的工錢就能僱到。
雖然價格有點高,但蒸汽帆船的高航速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過這些基本開支。
實在對外人不放心的,還可以自行送人到南方去接受培訓,據說速成班只要三個月左右就能出師了。
這番對話讓王承恩頗為震驚。當初在京城觀摩南方送來的海漢蒸汽機,京中竟無匠人會操作,就此擱置了快有兩個月,最後還得等著又從南方找工匠千里迢迢過來給大人物們演示。
朝中官員們由此認為,此物不僅研製不易,培養專門的操作維護人員也極為麻煩。就算造出來了,也無法做到大面積推廣應用,於是反對仿製蒸汽機的理由就又多了一條。
而且官員們認為,海漢雖然能造出這種機器,但免不了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使其只能侷限於某些特定區域內使用。
但王承恩在這間茶館裡坐了沒多久,所接收到的資訊就表明大明官員們的判斷是錯的。
海漢不僅有能力大量培訓蒸汽機技術人員,而且似乎已經在民間形成了自發推廣的風氣。就連杭州城外一間茶館裡,都能遇上這麼多懂行的人。
這些人可能根本算不上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但在王承恩看來,他們對於蒸汽機的瞭解程度,應該已經遠在朝廷那些大人物之上了。
這對於大明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如果海漢治下的大型港口碼頭和貨運船隊在蒸汽機的加持下,都能達到眼前運河碼頭這般的運轉效率,那就意味著海漢的航運業發達程度很快就會變成大明的數倍。
王承恩似乎也明白了,為何海漢每次提出的停戰條件中,都會涉及大江大河的通航權。
內河航運就如同帝國身體內部的血脈,一旦海漢的航運商進入這些水域,那大明的同行恐怕很快就會在競爭中落敗。屆時海漢控制了內河航運,很快就能控制沿岸的港口和產業,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當然了,如果這些蒸汽船被海漢用來在內河沿途投送兵力,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這也是大明為何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不肯讓步的主要原因。
王承恩正暗自琢磨著,便聽旁邊有人嚷道:“快看快看,有運兵船來了!”
頓時有不少人起身觀望,王承恩自然也不例外。
不遠處的運河河口,正有一隊運兵船在排隊等著進入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