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戰場打響的同時,位於江浙地區的南方戰場也開始燃起了戰火。
東海大區的海漢軍分作水陸兩路,一路在杭州、湖州集結後,沿太湖西岸北上進入常州府,直逼南京城所在的應天府。
水路則是從舟山港出發,沿長江溯流而上,目標同樣是南京城。
目前大明在江浙地區的控制範圍是以南京城為核心,但與其相鄰的州府,只要是位於沿海地帶,卻大多已經落入海漢的掌控之中。
一旦再丟了南京,那麼大明在江浙的影響力將會遭受極為嚴重的打擊,而且極有可能會徹底失去對長江下游地區的控制。
杭州刺殺事件曝光後,大明也知道一旦海漢宣戰,南京必定會成為海漢攻擊的目標之一,已經下旨從鳳陽、滁州、廬州等地調集兵馬馳援南京,希望能以兵力優勢嚇阻海漢軍。
這樣的措施能不能阻止海漢軍暫且不論,但各地部隊開拔的動作是瞞不住的,這已經無可避免地在民間引發了巨大恐慌。
關於兩國交戰的各種傳言,很快就在大明控制區內傳播開了。雖然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幾乎是各個階層各種陣營的共識,那就是南京城所在的應天府必定會成為兩國交鋒的主戰場。
而由此所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應天府境內的民眾開始提前逃難。而應天府境內開始出現難民潮之後,又迅速帶動了周邊州府形成連鎖反應。
於是整個蘇南地區在短短數日內就出現了群體恐慌,數以萬計的民眾拖家帶口,背井離鄉,試圖提前逃離即將變成戰場的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難民的出逃方向並不只是大明腹地,有相當多的人選擇了逃往海漢控制下的東海大區。
北上的海漢軍,與南下的難民潮,同時在官道上相向而行。雙方十分平和地擦肩而過,繼續向著自己的目的地前進,真可謂是極為難得一見的場面。
西芒對眼前所見到的景象大為不解,在他看來,兩國交兵,戰區民眾逃難是必然現象,但成千上萬的難民直接逃向敵國,這未免有些太不合常理。
他將自己的疑問向石迪文提出,石迪文卻讓他去問一問這些逃難的民眾,自行尋找問題的答案。
以西芒的漢語水平,這個建議倒是難不倒他。停下來詢問了許多難民之後,他總算是對眼前的景象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對普通民眾而言,逃避戰亂需要解決的頭等問題,便是要去到一個相對安全,不會輕易被戰火波及的地方。
最安全的方案,似乎是逃入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這種地方沒有佔領價值,成為戰場的可能性極低,最不易被戰火波及。但只要時間一長,吃住都會成為極大的問題。如非萬不得已,一般人都不會選擇這個方案。
另一種方案,是逃往後方腹地或是城防堅固的大城。但海漢此次起兵討伐大明,世人皆知南京城很可能會變成戰場,想安全最起碼得逃到長江北岸。
但即便是那樣做了,戰火也有可能繼續往北邊蔓延,長江以北也並非絕對的安全區。
根據過往與海漢交手的經歷,明軍並沒有什麼亮眼的戰績,否則也不會被海漢吞噬瞭如此之多的領土。所以很多人並不看好明軍在此次交戰中的前景,一旦發生潰敗,後方很可能就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前線。
與其等到見勢不妙又繼續逃亡,倒不如從一開始就選擇去到一個安全的所在。
而江浙能保持安寧,不被戰火波及的地方,那自然當屬海漢治下的東海大區了。
明眼人都知道,處於守勢的明軍,未必能守得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無力攻打海漢控制區。而海漢對於接收大明民眾,一向都是非常寬容,也有非常完善的收容措施,不用擔心會變成餓殍倒斃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