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出城作戰的兩支明軍盡力阻止,但付出的數百條性命,也僅僅只是稍稍耽擱了海漢軍攻打宜興縣城的程序。
城內守軍還在暗自慶幸沒有主動出去送死的時候,海漢軍已經發動了對縣城的進攻。
針對縣城南門的炮轟拉開了進攻的帷幕,城門上小小的城樓在第一時間就被飛來的炮彈砸塌了。
眼見瓦礫碎片如雨般從城樓上砸下來,錢文賢這才明白了為何那幫武官議事要躲在城牆根下,而不是上城樓督戰。這當口要是待在城頭上,恐怕就被海漢軍的炮擊一波帶走了。
錢文賢想起開戰前自己還不知死活上去檢視城外的情形,不由得暗自慶幸躲過了一劫。
但海漢軍炮擊的目標可不僅僅只是城樓而已,南城門很快也被炮彈擊中,連同門洞裡用來抵住城門的十多根圓木,以及還在搬運沙袋堵門的七八個民夫,一起被轟成了碎片。
錢文賢哪見過這樣的場面,嚇得兩股戰戰,幾乎癱軟,連躲都不知道往哪裡躲了。
待海漢軍第一輪炮擊停歇之後,錢文賢才戰戰兢兢地站起身來,招呼衙役去統計傷亡損失。
但沒等統計數字出來,海漢軍的第二輪炮擊又接踵而至。
這次的炮擊目標更為集中,將殘存的城樓轟塌了不說,連同下邊的城門洞也一併倒了,南門頓時在煙塵中化作了一堆廢墟。
錢文賢本以為縣城的城防就算擋不住海漢軍,但至少也能拖個兩三天,給後方調集更多援兵爭取時間。但萬萬想不到海漢軍的攻勢竟是如此迅猛,僅僅一個照面,縣城的城牆就垮了一大截,在城牆根下待命的明軍也被埋進去不少人。
要照這樣打下去,別說守兩三天了,能不能守到今天太陽落山都難說。
初步的戰損統計也很快出來了,明軍在城外的作戰損失超過五百人,其中率軍在左翼作戰的一位參將不幸戰死。
而城內的守軍在單方面捱打的情況下,也損失了好幾十號人,大多數都是被坍塌的城牆和瓦礫給埋了的。
城內守軍看似傷亡不大,但心理上所遭受的打擊卻不小。縣城的城防工事是守軍最大的倚仗,但在海漢軍的炮擊面前,這城牆似乎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牢不可破。而且受傷的人多達數百,其中不少人都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一旦城牆繼續坍塌,守軍還能拿什麼去擋住敵方的炮彈?出城作戰的明軍已經證明,就算兵力佔優,也絕無可能憑藉血肉之軀對抗海漢軍的炮擊。
一片混亂之中,有人來報,說是海漢軍釋放了兩名俘虜回城送信。
雖然知道對方此舉的用意肯定是要勸降,但當下的局面明顯是明軍處於被動,一眾武官都很默契地選擇了一同檢視信件內容。
果然信件的內容是規勸縣城內的守軍主動投降,或是以放棄縣城的方式獲得撤離的機會。否則海漢軍將視作守軍負隅頑抗,接下來的作戰就不會再留有餘地了。
信件的落款,正是石迪文,表明這封信上所說絕非虛言。
而對於海漢軍的勸降信,武官們出於各自不同的立場,看法自然也是多種多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看應該抓住機會,果斷撤離,在溧陽或者金壇組織下個輪次的防線!”
“汪兄差矣,我們一退再退,已經退了好幾年了,如今還能退到哪裡?真要退到南京城才停下來嗎?”
“據說海漢軍的彈藥非常昂貴,加之補給不易,我看他們也未必捨得在宜興這裡耗費太多彈藥……說不定他們就是指望著這兩輪炮擊能讓我們投降,要是我們繼續堅守,他們或許就只能用步兵強攻縣城了!”
錢文賢在一旁聽得頭疼,偏偏這行軍打仗之事又非他所長,也說不出什麼像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