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府位於長江南岸,江對面就是前幾年剛被海漢佔去的揚州府。
按照兩國在1654年簽署的停戰協議,這一段長江其實是屬於雙方共治區域。
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海漢在過去幾年中並未在揚州地區部署水上武裝力量,相當於是把這段水域的治權交給了大明。
海漢的表現看似對鎮江興趣不大,但石迪文其實對拿下這地方早有想法,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出兵時機。
貫通南北的重要內河航道京杭運河,如今自杭州起,經由嘉興、蘇州、無錫的航段,以及長江北岸從揚州至淮安的這一段運河,也都在處在海漢控制中。
唯獨中間從無錫至常州府、經鎮江府匯入長江的這一段運河,卻仍處在大明掌控之下。
德王后裔朱子安在杭州任職的特別聯絡處,其職責之一就是跟大明的漕運衙門交涉管轄權。怎奈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關係過多,漕運衙門自然不肯犧牲利益成全海漢,雙方一直談不攏條件。
這就導致很多往來於杭州與揚州間的重要貨物,出於安全考慮不能走兩地間直通的京杭運河,不得不經先出海兜一個大圈才能抵達目的地。
海漢只要拿下常州與鎮江,那麼京杭運河淮安以南的航段就能全部貫通,東海大區核心地帶的航運成本也將大為下降。
此次開戰,應天府和南京城相較之下只是次要目標,真正必須要拿下的首要目標,其實是常州和鎮江兩地。
大明方面當然也知道這一點,要是丟了常州和鎮江,南京以東再無緩衝地帶,即便此次能夠打退海漢保住南京這個重鎮,今後也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海漢兵臨城下。
所以雙方都能預計到在鎮江將會有一場惡戰,而且戰場極有可能會是在長江上,各自都有相應的準備。
鎮江境內的水系繁多,河道汊口密佈,長江中有數個面積巨大的江心洲,將原本開闊的江面變得四分五裂,航道比上下游都要更為狹窄複雜。
如果一定要在長江上阻擊海漢艦隊,那麼這裡無疑是一個對明軍相對更為有利的戰場。
顏楚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艦隊進入鎮江江段的同時,他便下令放慢航速加強戒備,等待佔據主場之利的明軍主動出擊。
前方江面上出現了巨大的江心洲,將江面一分為二。靠近長江北岸的航道相對安全一些,因為北岸就是揚州,明軍難以在江岸附近長時間設伏。而靠近南岸的航道較為複雜,明軍水師的兩處軍港也都在這個方向上。
但顏楚傑沒有選擇相對安全的北線,而是下令讓艦隊繼續沿長江南岸前行。
這一仗既然必須要打,那他就要儘可能做到畢其功於一役,藉此機會消滅明軍水師的有生力量。
果然艦隊駛入鎮江地界沒過多久,位於艦隊前方數里的江面上就升起了數支焰火,那是突前的偵察艇發出的訊號,代表著他們已經發現了敵情,而且數量不少。
“終於來了啊!”
顏楚傑看到焰火訊號,反倒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下令艦隊按計劃開始作戰。
正如戰前所預計的那樣,明軍在附近的大小水道中部署了許多戰船,只等海漢艦隊駛入這一段江面,就一齊從藏身之處殺入長江,憑藉數量優勢衝擊海漢艦隊。
在寬度僅有三四百丈的江面上作戰,對於習慣了海上環境的海漢海軍而言,閃轉騰挪的空間無疑小了很多,也不可能再採取風帆戰艦的標準陣列,以側舷的最大火力輸出去對準敵軍的行進方向。
在這種內河環境中作戰,海漢海軍的武器優勢會在開戰之初有所削弱,只能等到兩軍接戰之後,艦船側舷的炮火才能有充分發揮的空間。
不過明軍的戰略,正是要利用雙方接戰之前的這一點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