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米沙鄢群島,仍有至少十處左右的西班牙殖民點。其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仍是我們多次進行過清剿行動的宿務港。”
方鵬抬手指向地圖上宿務島所在的位置:“在1638至1643年期間,我們曾針對宿務港組織過至少三輪的攻勢,雖然我們在每一次行動中都取得了勝利,但由於距離遙遠補給困難,我們難以在當地實現駐軍和長期佔領,所以每次行動結束之後,我們都是主動撤離了該地區。而西班牙人也很有韌性,我們一去他們就往內陸撤,我們前腳一走,他們後腳就跟著回來了,用遊擊的方式耗費我們有限的時間。”
“最近十來年,考慮到軍事打擊的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我們逐漸降低了對米沙鄢群島採取軍事行動的頻率,所以西班牙人在當地的殖民經營狀況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據我們掌握的資料,目前僅在宿務一地定居的西班牙移民,就可能有萬人上下。”
“另外在更南邊的棉蘭老島地區,西班牙人還有至少四五處經營規模比較大的殖民港。我們判斷在菲律賓群島中南部地區,西班牙移民可能已經達到了三萬人左右的人口規模,這已經接近了戰前的水平。”
在西班牙殖民者興建馬尼拉城之前,宿務便是他們在菲律賓群島的主要基地,其經營時間甚至比馬尼拉還要早半個世紀,迄今已有一百餘年了。當年西班牙殖民當局戰敗丟了馬尼拉之後,便將行政中心向南遷回到宿務。
當地距離馬尼拉的海上航程約有一千五百里,說遠不遠,武裝艦隊全速行駛,大概七八天就能抵達,但說近也不近,這個距離已經大大超出了馬尼拉當局的實際控制範圍,大規模軍事行動嚴重依賴後勤補給,這麼長的海上補給線,即便強如海漢也很難做到讓軍事行動長期持續下去。
要從軍事角度擊敗西班牙殖民武裝,海漢在二十年前就能做到,如今也不會有太大的懸念。但擊敗和清剿是兩碼事,只要海漢沒有在該地區實現長期駐軍,就不太可能將西班牙人徹底逐出該地區。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就得先徹底改變之前的應對策略。
在場的三位高官對於這樣的情況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訝,因為這樣的情況本就是在他們默許之下逐步形成的。
不管是節約軍費開支也好,有意養寇自重也好,總之馬尼拉當局需要有這樣一個外部對手的長期存在,作為自己保有一定規模軍事力量的理由。
直到什麼時候執委會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支援呂宋大區向南擴張,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這個對手清理出局了。馬尼拉當局等了將近二十年,終於等來了這樣的時機。
邱元這時候插話道:“方鵬,你講一講西班牙人目前的武裝水平。”
方鵬點頭應下,接著說道:“相比二十年前,西班牙人的武裝水平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以傳統的風帆戰艦為海上武裝的主力。他們在菲律賓群島南部大概保有兩支武裝艦隊的編制,大小戰船共計在三十艘左右,分別駐紮在宿務港和棉蘭老島北部的卡加延德奧羅港。”
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不小,但西班牙戰船的戰鬥力跟海漢戰船相比,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而且當初戰敗的時候,西班牙殖民當局失去了絕大多數的戰船,現有的船隻有一多半是在戰後這些年逐步攢出來的。
所以最近這些年西班牙人極少會主動挑起事端,也不會讓戰船駛入海漢控制的海域,避免讓這些得來不易的武裝力量遭受損失。雙方有著難以化解的宿怨,但近些年的武裝衝突頻率反而在大幅降低,這也算是一個奇景了。
方鵬繼續說道:“至於陸上的武裝力量,因為西班牙人在當地的駐軍編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制,所以具體的兵力比較模糊,我們只能估算大致在三到五千人之間。單兵武器仍是以燧發槍為主,火炮基本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