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更是已經被海漢吞併,本就沒有繼續對朝廷盡忠的義務,能繼續徵調糧食運往北方,已經算是仁義之舉了。
不管是下旨懲治江南各州府徵糧不力,還是發外交公文譴責海漢從中阻撓,這兩種選擇都只會讓朝廷陷入更難堪的境地。但如果對此毫無反應,那朝廷僅剩的那一點點權威必定蕩然無存,而且還會繼續助長這樣的不良風氣。
最妥善的辦法,當然是找個軟柿子懲治一下,對下面殺雞儆猴,對上面也能有所交代。
漕府衙門有錢有勢,甚至還有獨立指揮的武裝力量,這可不是戶部能拿捏得了的物件。那麼在整個漕運體系中,最容易處理的自然便是那些沒有正式官身,包括糧長在內的民間徭役了。
於是在經過協商之後,戶部與漕府達成了一致意見——此次漕糧折損頗大,原因便是解運人員在運輸途中沒有做好損管工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相關人等先就地拘捕,由漕府衙門酌情判處苦役刑期。等下次有漕糧徵解任務之前,再設法從當地找一批倒黴蛋出來當糧長。
好在此行的漕軍中有一名百戶是與曹崑有些私交的老鄉,暗中將訊息通報給他,讓他趕緊溜。參與此次解運任務的十餘名糧長,曹崑是唯一一個得到訊息,並且趕在官府動手之前溜掉的人。
曹崑在北方舉目無親,又擔心被漕府衙門通緝,所以從天津逃亡之後也不敢直接走官道南下。先是沿著渤海灣繞了一大圈,然後去到了海漢控制下的登州府,在福山銅礦當了幾個月的礦工。攢了點錢之後,才在今年春節前從芝罘港乘船回到了南方。
曹崑擔心漕府仍在追捕自己,甚至連蘇州老家都沒敢回去,便來到杭州謀生。此時東海大區已經全面接管杭州府,漕府衙門再怎麼厲害,也不敢隨意跑來海漢地盤抓人,所以這邊對他來說還算相對安全。
曹崑知道此事再向大明的官府衙門舉告已經無用,但他也不甘就此背下這口黑鍋,於是便找到海漢官府,將自己的經歷和盤托出,希望海漢能為他洗清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