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這些年中,海漢與其他國家開展的貿易談判,大大小小加起來恐怕有幾百次之多,與德川幕府打交道也不是第一次,因此這方面的議題要比琉球問題準備得更為充分。
對於海漢使團在貿易相關議題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意圖,幕府顯然並沒有明確的認知,或者說即便有所察覺,也完全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德川家綱及其手下都被使團描繪的美好前景吸引了注意力,就算是酒井忠清這種堅定的鎖國政策支持者,也很難拒絕與海漢通商所帶來的可觀收益。
按照使團給出的估算資料,在今後的十年中,幕府從雙邊貿易中獲得的經濟收益將會以每年兩成以上的規模持續遞增,而由此所將帶動的社會生產和流通則更為可觀。如果幕府在此期間能夠有效引導和管理治下地區的生產活動,那麼很有可能將會迎來德川幕府執政後最為繁榮的時期。
對幕府來說,似乎根本就不需付出什麼代價,只要稍微調整一下某些法令的執行尺度,給海漢商家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便利,就能享受到通商規模增大後的諸多好處。
雙方的談判很快就進入到討論具體操作的環節,涉及到稅率調整、船班安排、結算方式,以及使團最為關切的長崎港專屬碼頭的劃定等等。
儘管關於這些細節的磋商相當費時費力,但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合作基調基本確定下來。剩下那些討價還價的工作,可以說已經無礙大局了。
但幕府方面卻並不打算在貿易議題上終止此次會談,在第三次會談結束後,德川家綱向使團提出了一個要求。
“向我國購買武器裝備?”石成武聽到這個要求之後,還特意再向對方確認了一次。
他其實並不意外幕府會有這樣的打算,事實上這幾乎是每一個與海漢正式建交的國家都會提出的要求,就連葡萄牙、荷蘭這些西方國家也不例外。儘管海漢出售軍火的價格堪稱高昂,但海漢軍的光輝戰績就是效果最好的活廣告,而且海漢會提供作戰技能培訓之類的配套服務,甚至還能以分期付款或者以物抵價的方式來完成交易,對於想要快速提升戰力的買家來說,海漢無疑是一個理想的交易物件。
但日本並不算是海漢軍火的傳統買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都被海漢列為了軍火禁售物件,以防止武器流入到某些與海漢有宿怨的地方勢力手中。
官方的禁售並不能完全杜絕零星的武器裝備從黑市渠道流入日本,但不是批次購入就意味著這些武器無法正式列裝到軍中,同時後勤保障也會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儘管如此,日本這邊還是一直都有人在與海漢保持接觸,就算買不到制式裝備,起碼可以先把人送過來接受訓練。所以在佐世保基地那邊,一直都有零星的日本武士在受訓,但幕府並不在合作物件的名單中。
這些暗流湧動的跡象,幕府並非一無所知,只是事涉海漢,幕府難以直接插手阻止。
人員培訓尚且事小,但如果某一天海漢開始向這些培訓物件出售武器裝備,那或許就會生成大亂了。
幕府治下其實也有生產火槍火炮的兵工坊,但限於技術水平,他們只能製造最原始的火繩槍和小口徑鑄鐵炮,甚至較當年平戶藩所掌握的兵工技術還尚有差距。因為材料和技術都不達標,仿製海漢武器也只能仿個外形,根本無法達到作戰所需的效能。
所以對於幕府來說,當務之急便是從海漢購入效能可靠的制式裝備,提升麾下軍隊的實力,這樣才能有效鞏固幕府的統治,震懾那些暗中有所行動的野心家。
雖然是第一次正式向海漢求購軍火,但幕府開出的訂單卻堪稱是個大單:兩千支燧發槍,四十門火炮,四艘裝備武器的探險級戰船,以及成套盔甲和制式冷兵器若干。
石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