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就不會再在東方大量採購那些昂貴的絲綢和瓷器了。”
托馬斯沒有料到施耐德所掌握的情報竟然如此詳細,他甚至一瞬間有點懷疑是不是有葡萄牙商人當了海漢的間諜。
但對方根據這些情報所作出的推斷,卻是讓托馬斯難以反駁,他只能嚅喏著應道:“歐羅巴大陸有很多國家,我們運到當地的貨物,也會向其他國家出售,施耐德先生,你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商品的銷路問題。”
施耐德道:“托馬斯先生,我們是老朋友了,彼此應該更坦誠一些才對。既然我連葡萄牙國內的情況都知道,難道會不清楚那片大陸上的戰況嗎?請告訴我,有哪個國家是處於太平當中?或許你想說法國,但法國人如今也已經參戰了,不是嗎?那裡已經沒有適合跨國貿易的環境了,商人也改變不了那裡的狀況。”
歐洲大陸上的三十年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隨著法國人的參戰,西班牙面臨了更大的戰爭壓力。在丹麥、瑞典,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新教諸侯全部戰敗之後,法國人終於按捺不住,在首相黎塞留的指揮下出兵,與瑞典聯手對哈布斯堡王朝作戰。而法國的正式參戰,也象徵著三十年戰爭進入到第四階段,即全歐混戰階段。
到了這個時候,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國家都已經被捲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多個國家淪為了戰場。商貿活動由此所受到的影響非常巨大,很多國家之間的商路已經被完全切斷,即便是膽大包天的葡萄牙人,也未必敢冒著戰火去交戰區兜售自己從東方採購回來的商品,更不可能讓各國停戰。
限於這個時代的資訊傳輸手段,托馬斯對歐洲的現狀還未必能有施耐德這麼清楚,聽了這番論斷之後也只能暗暗嘆氣,心知自己的說辭恐怕很難打動這位訊息靈通的海漢高官。
“其實我知道貴國跟荷蘭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你們在世界各地爭奪自然資源、關鍵航道和殖民地,但在歐羅巴大陸,荷蘭人正與西班牙人鬥得死去活來,某種意義上他們正在幫助貴國實現獨立,不是嗎?”施耐德打趣地說道。
“施耐德先生,您的這種說法可不太恰當,荷蘭與西班牙之間所爆發的戰爭,並不是為了幫助我國實現獨立。即便客觀上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我國也絕不承認與荷蘭站在同一戰線上……只不過我們恰巧都有同一個敵人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托馬斯卻不敢打馬虎眼,連忙澄清了自己的立場。葡萄牙與荷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由來已久,比三十年戰爭開打可早多了,至少在托馬斯心中,他絕不認同本國與荷蘭因為都有西班牙這個共同敵人就被劃分到同一陣營當中。
“好吧,但不管怎麼說,在不久的將來,荷蘭人或許就會給你們幫上一個大忙,我認為也沒有必要急於對他們趕盡殺絕。”施耐德見托馬斯義正辭嚴,便也不與他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
在原本的歷史上,荷蘭海軍於1639年10月爆發的唐斯海戰中,一舉擊敗了西班牙艦隊的主力。由77艘戰艦組成的西班牙艦隊最終在海戰中損失了43艘艦船,約6000人陣亡。西班牙因為這場戰事的失利,一直到18世紀初都未能重建海軍優勢。而荷蘭則由此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當然了,在海漢出現在這個時空之後,這種說法或許就不再成立了。
所以施耐德聲稱荷蘭的戰鬥有助於葡萄牙在未來擺脫西班牙的統治,重新取得獨立,也並非是毫無根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