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亞諾並不是第一次與海漢軍直接交手,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在馬尼拉城也有過與海漢軍交手的經歷,而且最後結局也是一樣,都是慌不擇路地逃離戰場。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在距離馬尼拉數千裡的北方大陸上,同樣的場景居然再次出現,這就彷彿是一個無限迴圈的噩夢,讓巴亞諾感到心驚不已。
發生這樣的狀況,巴亞諾知道自己犯下了關鍵性的錯誤。首先他並未在訓練區域周圍安排警戒,這便已經是行軍打仗的大忌了。他認為這裡是清軍控制區,離堡壘防線和清軍大營都挺近,照理說這個區域似乎不會有敵軍出現,所以根本就沒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即便知道海漢軍有從海上入侵的可能性,但終究還是麻痺大意,沒有采取防範措施,否則若能提前那麼片刻時間預警,或許還能集中起來跟敵人搏殺一番。
其次他在日常的訓練中也很少安排緊急狀況下的應對措施,因為這支火槍隊的職能並非突擊部隊,甚至短時間內都不會在正面戰場露面,而位於後方還會突然遇到敵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少巴亞諾和清軍高層都是這麼認為的。
天知道怎麼就會有一隊海漢軍悄無聲息地摸到了這個地方,還竟然如此大膽地主動發起襲擊。巴亞諾到這個時候都沒意識到對方就是衝著自己這支火槍隊來的,依然還是認為這是一個突發的偶然事件。
巴亞諾知道未能及時走掉的清兵都會凶多吉少,但這個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還是自己逃命要緊。只要能儘快逃回清軍大營,想必那隊海漢軍也不敢輕易來攻。只是自己數月來的訓練成果就此功虧一簣,的確是讓巴亞諾不免有些心疼,雖然這些士兵的作戰水平難以達到他的要求,但真要重新換一批人來,也說不定質量比這第一批還更差。
逃出大約五里地之後,巴亞諾已經基本聽不到槍聲,回頭看也沒有敵人騎馬追趕,便停下來重新集合隊伍,陸陸續續又等到了同樣是騎馬逃出的數名清兵,然後才一同返回大營。
巴亞諾等人趕回清軍大營的時候,孫丙正帶著自己的部下趕往海岸上預定的撤退地點。按照事前的安排,有至少兩艘戰船和兩艘運兵船都在近岸海域待命,在接到撤退訊號之後兩三個小時內便能趕到預定地點與孫丙會合。
臨時基地的物資,大概是沒時間趕回去搬運了,不過留在基地的人員會對其中比較重要的東西進行處理,比如彈藥和個人物品會盡可能帶走,剩下的就地銷燬,以免被清軍揀了便宜。至於食物藥材之類的東西,本身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搬不走也就罷了。
從火槍隊這邊繳獲的幾十匹馬被用於運輸俘虜和繳獲的武器,這倒是讓孫丙省事許多,不用再考慮是否要放棄把現場繳獲的火槍全部帶走的問題了。
這些火槍雖然效能遠不及陸戰隊所裝備的連珠步槍,但也並非一文不值的破爛,要是將其轉賣給朝鮮或者大明,相信這兩國肯定都會對此很感興趣。孫丙將現場繳獲的火槍全部打包運回,相信日後驗明其來源之後轉賣出去,所獲的收益也能稍稍補貼一下這次行動消耗的軍費。
由於撤退路線是在山林中行進,加之繳獲的馬匹數量有限,所以行軍的速度其實要較逃回清軍大營的巴亞諾慢得多。
在火槍隊原本駐紮的這處清軍大營坐鎮的將領是武英郡王阿濟格,雖然這幾年下來,他對陣海漢的戰績並不理想,但作為清軍高層將領中為數不多與海漢軍有豐富交手經驗的人,他仍然得到了皇太極的充分信任,讓他作為主將坐鎮金州堡壘防線後方的兩處大營之一。
阿濟格在海漢軍手底下吃過大虧,自然很清楚火槍火炮的厲害之處,所以他也是在軍中推行火器戰法的支持者之一,但他並不贊同將漢軍旗的火器部隊擴大編制規模,而是建議以滿人為班底,組建更為“純血”的火器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