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軍事手段佔領原屬於另一國統治的地區,這對於海漢而言可謂是駕輕就熟,歷年來的對外領土擴張也多是以這樣的方式在進行,並且效果十分顯著。而相較於海漢在海外用武力攻佔的其他統治區,馬尼拉被劃入海漢版圖的過程也並沒有什麼特別,找到充分的動武理由之後,便集結重兵攻打當地,趕走原來的統治者,然後在當地構建起隸屬於海漢的新統治機構。
戰敗者當然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畢竟西班牙人花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才在馬尼拉灣建起了這座城市,並將其視為了帝國在遙遠東方的橋頭堡和貿易中心,但這麼一個重要的地區卻被南海後起之秀用武力手段奪去,西班牙人自然不甘失敗,在戰後一直不斷地嘗試從海漢手中奪回馬尼拉城的可能性。
但年初那一場圍繞馬尼拉城展開的攻防戰讓西班牙當局元氣大傷,損失了超過一半的武裝力量,他們也意識到如果繼續在正面戰場跟海漢軍死磕,吃虧的只會是自己這一方,至於派艦隊攻打馬尼拉灣更是被視為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在雙方的海軍交戰史上,西班牙還幾乎從未佔到過便宜,再硬著頭皮上也純粹只是給海漢軍送戰績罷了。
所以西班牙當局對策略進行了改進,不再嘗試直接以武力手段解決問題,轉而開始打起了別的主意。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與其他反海漢勢力建立關係,也成為了西班牙當局在這個階段的反擊手段之一。
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要實施卻並不簡單。在失去了馬尼拉這個橋頭堡之後,西班牙當局只能將治所南遷,一開始在在呂宋島南端的八打雁地區,但這地方距離馬尼拉灣太近,駐防馬尼拉港的海漢艦隊隨時都能突襲此地,將治所放在此地極不安全,於是只能繼續往南遷移。
西班牙此時在東印度群島建立的殖民地數量其實已經不少,但能達到馬尼拉城這種經營規模的地方卻屈指可數,畢竟西班牙在這一區域內半個多世紀的經營,主要的資源都投放到了馬尼拉一地。但這種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的做法,如今也是嚐到了苦果,一旦遇到海漢這樣的強敵,攻破馬尼拉就等於打敗了西班牙。
因為沒有留下太多選擇的空間,所以西班牙當局很快就確認了將治所南遷至維薩亞斯群島的宿務。宿務其實歷史比馬尼拉更為悠久,早在西班牙人來到這裡之前,當地便已經是一個非常興盛的部落了。1521年4月,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抵達宿務,在1565年至1571年之間,宿務便是西班牙在東印度群島的首府。而西班牙人登陸馬尼拉則是在1571年,比麥哲倫足足晚了半個世紀之久。
不過宿務這地方的海港條件比不了擁有天然海灣的馬尼拉,所以在馬尼拉那邊建起了城堡之後,西班牙當局很快就將治所遷到了北邊的馬尼拉。其實兩地間的最短航程也僅有四百多海里,但馬尼拉的位置卻更為靠近西班牙人心心念唸的貿易物件大明。這不僅便於他們開展跨國貿易,同時也是向北發展的重要跳板。
1626年西班牙人在臺灣島北部修建了聖多明哥城和聖薩爾瓦多城兩處堡壘據點,試圖在當地興建殖民地。如果這個程序不是被從天而降的海漢人給打斷,那麼至少在今後的數年內,他們仍有希望將貿易航線和控制範圍進一步向北延伸。
當然了,在海漢於1633年出兵搶佔了淡水和雞籠兩處港口之後,西班牙殖民當局的如意算盤已經沒法再打下去了。他們赫然發現自己在東方的主要對手並非在全世界範圍內鬥得不可開交的荷蘭人,而是一個剛成立沒幾年,以前從未聽說過的小國。
而之後這幾年與海漢的鬥法,西班牙可以說沒有佔到多大便宜,反倒是讓海漢找到了藉口,舉兵打上門來。在丟了馬尼拉之後,西班牙當局終於意識到過去幾年的決策失誤,開始調整應對策略。
海漢軍在攻打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