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歷史上由美國艦隊扮演主角的“黑船事件”,就這樣被石迪文硬生生地提前了兩個世紀上演,而且迫使幕府簽署的通商條約內容對海漢可謂極為有利,不僅得到了多個日本港口的通商特權,而且還以極低的代價得到了佐世保灣。
不過相較於歷史記載中造訪江戶灣的美國艦隊,石迪文動用的東海艦隊規模顯然要大得多。美國艦隊在1853年和1854年兩次進入江戶灣炫耀武力,加起來才出動了十一艘戰艦,雖然其中噸位最大的薩斯科納號護衛艦要比海漢的威嚴級戰艦更大一些,但也同樣只是蒸汽動力木殼戰艦,其艦載火力水平甚至還不如海漢戰艦。
而石迪文在造訪江戶灣的行動中幾乎出動了東海艦隊的全部主力,超過四十艘作戰艦隻大兵壓境,所形成的衝擊效果自然也遠非美國艦隊可比,由此在後續簽署的條約中得到的有利條件自然也大大超過了美國人。
不過原本歷史上的黑船事件間接導致了幕府的垮臺,而現今幕府的統治基礎還比較牢靠,兩國簽署的條約是否會影響到幕府在日本的統治,海漢執委會也難以預料,還有待進行長期觀察。
日本列島除了金銀礦之外就沒什麼其他有價值的大型礦藏了,國土又是以山地為主,對海漢來說開發價值比較有限,倒是作為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和人口來源地比較符合海漢的利益。所以石迪文對日本採取的行動也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先在日本列島西端的九州佔住佐世保灣這個天然良港,以此來控制住日本列島與東亞大陸之間的貿易航道,今後這個國家的對外進出口貿易便盡在海漢掌握之中了。
就算後續有歐洲國家的商人進入這個市場,也不太可能再獲得海漢同等的貿易條件,畢竟要讓日本幕府作出讓步,就得在海漢人眼皮子底下把武裝艦隊拉過來,而這種舉動很可能會讓海漢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會有發生衝突的風險,這對尋求商業利益的西方商人們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冒險。
石迪文的做法也得到了海軍司令王湯姆的全力支援。他和石迪文都是當年北美幫的成員,對於海漢在太平洋方向的擴張,特別是對開發北美,還是有一些執念在的。前幾年王湯姆率北海艦隊探訪北方海域,便是存有日後從白令海東渡至北美大陸的念頭。不過北太平洋航線的航程雖然相對較短,大約為四千多海里,但通航條件並不理想,而且航線沿途全是苦寒無人區,以現有的船隻很難完成航程,所以其注意力又回到了傳統的航線上。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在使用的南太平洋航線是從南美洲經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延伸至東南亞地區,航程約為一萬海里,也是太平洋航線中最長的一條。
而熟知太平洋環境的王湯姆和石迪文認為,中太平洋航線應該才是現階段最適合進行開拓的遠洋航線,從日本出發可經小笠原群島——中途島——夏威夷群島抵達北美西岸,從臺灣或菲律賓出發,可經關島——馬紹爾群島——夏威夷群島抵達北美西岸,這兩條航線的航程都要比南線更短一些,而且途中可供停靠補給的島嶼也要勝過荒蕪的北線。
雖然第二條航線中的官道和馬紹爾群島目前都是被西班牙人所佔領,但這點小麻煩並不會阻擋王湯姆等人開闢北美航線的決心,只要時機一到,派出武裝艦隊驅趕這些地方的西班牙殖民者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1646年海軍提交給執委會的發展報告中,王湯姆十分明確地指出“北美洲西岸的舊金山灣和聖迭戈灣這兩處天然良港必須要在掌握在海漢手中”,並且建議將這兩處地點選擇海漢未來在北美地區的首批殖民地。
兩處灣區在當下這個時期雖然已經被歐洲人發現,但尚未建立起大規模的殖民點,海漢只要能組織起武裝艦隊抵達該地區,應該便能佔領該地區。
不過執委會還是認為當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