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經濟損失,陳一鑫如今正需要大量資金來擴充麾下部隊的實力,自然也不願輕易開戰。
陳一鑫致電漢城,表明海漢不會立刻在遼東半島採取針對滿清的軍事行動,並且希望朝鮮也能見好就收,不要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不過此時知悉前線部隊正高歌猛進的李凒已經聽不進去陳一鑫的勸告,還是沒有下令收兵,反而是鼓勵前線將領繼續向北推進,就算打不到瀋陽城,也至少要拿下瀋陽以南的本溪縣,讓朝鮮的國境線向北推進三百里。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朝鮮軍在本溪以南八十里處的連山關遭遇清軍伏擊,苦戰一天一夜之後,只有五成的部隊脫離了戰場成功回撤。之後這些原本部署在瀋陽的清軍一路向南追擊,又將朝鮮軍原路趕回了鴨綠江以南。而在此過程中,朝鮮軍又損失了大約四分之一的人馬,多名高階武官戰死。
雖然朝鮮軍在這次突襲推進中也消滅了滿清的不少地方武裝,但最後撞上鐵板這一下實在傷得太重,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新軍部隊,一下就折損了一半多,損失可謂相當慘重。據說李凒在收到前線慘敗的訊息後,整整五天五夜沒有合過眼,可見其對此次的戰敗著實難以接受。
而此時朝鮮朝堂上也有了一些不太好的聲音出現,認為此次戰敗的原因之一是海漢作為盟友沒有及時出兵配合,導致清軍可以肆無忌憚地集中兵力來對付單槍匹馬殺進遼東內陸的朝鮮軍。雖然沒有人敢向海漢軍追究責任,但陳一鑫對此十分不滿,通知李凒必須對公開發表這類觀點的官員進行懲戒,以確保兩國的外交關係不會受到此影響。
李凒雖然被迫照做了,但也認為海漢拒絕出兵的行為是導致此次朝鮮軍戰敗的主要願意,在私下頗有怨言。但此時海漢在朝鮮的耳目已經無孔不入,因此李凒在宮中的這些埋怨也還是被海漢情報機關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