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餘鋒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海漢終於在內燃機的製造工藝方面取得了突破,對燃料的需求也開始快速增長。海漢因而加大了對石化產業的投入,油田自然也成為了海漢擴張過程中優先考慮的目標之一。
雖然海漢手頭擁有眾多油田的資料,不過目前限於鑽探開採和運輸技術,海漢現階段有能力開採的油田其實並不算太多,必須是類似臺灣出磺坑油田和加里曼丹島詩里亞油田這樣的環境,靠近海岸且埋藏深度不大,才能便於建設工業區,進行長期穩定的開採和運輸。
而海漢在馬六甲海峽中開發的這處杜邁油田,便正好符合了這些條件。但在此之前這個地方是屬於亞齊國的領土,而且地處比較敏感的馬六甲海峽,隔海相望便是葡萄牙人統治下的馬六甲城,亞齊國肯定不會將這裡拱手相讓。
而且這地方沒有天然良港,方圓幾百裡內全是臨海平原,完全無險可守,如果強行使用武力手段佔領這裡也不是做不到,但跟亞齊國翻臉之後,就只能長期駐紮大量部隊來保證生產安全,這對麾下兵力有限的羅傑來說並非易事。所以儘管海漢在1633年就抵達星島建立了基地,但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對這個距離星島僅五百里的地方動手。
直到海漢在石油的開發應用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杜邁才出現在執委會的視野中。正好這個時期亞齊國開始與北邊的暹羅國和柔佛國頻繁發生衝突,國王便向海漢求購武器裝備。海漢便趁勢提出條件,要求亞齊國將其治下某些地區作價交換軍火,這其中就包括了蘇門答臘島北端的班達亞齊和中部的杜邁地區。
班達亞齊對控制馬六甲海峽航道的作用更為直接,因此亞齊國同意條件之後,海漢便集中資源對班達亞齊實施了開發建設。而對於杜邁地區的油田開採工作,則是近幾年內燃機開始正式定型投產,並且引入到軍事用途之後,羅傑等人才將其列入了日程。
即便此時已經有了臺灣島和加里曼丹島的開採經驗,但要在海外新開發一處油田,對海漢來說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工程。為了在杜邁地區完成勘探和開採,三年間海漢工業部向該地區派出的工作人員就多達兩千餘人次,運往當地的各類生產生活物資近萬噸,在當地初步建成了集勘探、開採、煉油、運輸一體的產業鏈。
時任海漢工業部礦業司司長的田葉友特地千里迢迢趕到杜邁,出席了這處油田正式投產儀式。不過油田的一號井實際上已經試執行了近一年的時間,以驗證本地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能夠正常完成生產任務,而在投產儀式上落成剪綵的,其實是杜邁油田的二號井。
雖然田葉友、羅傑、譚舉任這些海漢高官都親自到場,但儀式現場其實只有石油工人和少量駐軍部隊,裡裡外外加起來也不過才一千多人,跟當初在臺灣開發出磺坑油田的時候相差無幾。杜邁地區本就人口稀少,還是海漢開始在這裡搞開發之後才算有了一點人氣,現在的常駐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來自海漢。不過若非如此荒蕪,亞齊國大概也不會同意將這裡用作交換海漢軍火的條件。
田葉友遠道而來,當然不只是為了參與這個不算熱鬧的開工儀式而已,他還帶來了由執委會和工業部共同簽發的一份內部協議,而這正是羅傑和譚舉任所期盼的東西。
“你們過目一下,看看協議內容有沒有問題。”回到駐地之後,田葉友便拿出了一本檔案簿交給羅傑。
羅傑接過手來,仔細讀了一遍,與譚舉任一起確認了上面的內容無誤,這才對田葉友道:“辛苦田司長了!”
在此之前杜邁地區的歸屬問題,一直都是由羅傑出面與亞齊國進行交涉,而之後的開發建設和安全保障,也是星島殖民區在負責組織實施,對這個專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連今後的生產和運營也必須依賴星島殖民區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