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之後,陶東來又隨石迪文去參觀了基地內的軍火庫。由於舟山特殊的地理環境,為了防止海上各種極端天氣可能會對島上建築造成的破壞,軍火庫是特意選擇了依山而建,準確地說是在山體上挖出了一排洞窟,作為儲存武器裝備的庫房。在這排洞窟的外圍,還用條石建有堅固的高牆和哨塔作為保護措施,遠處看去就如同一個小小的城堡一般。
石迪文並未向軍火庫的管理人員說明陶東來的身份,只說這是代表執委會來視察舟山的官員,但這已足以讓相關人等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接待這位不知名的大人物。
“這裡常年駐紮有一個步兵排負責警衛工作,武器裝備的日常出入庫登記檢驗手續,需要當值排長、庫管軍官和安全部代表一同驗證之後簽字認可。至於武器彈藥的消耗、損毀,每次都是由我親自審查,力爭在最大限度上保證武器裝備不會外流。”
進入武器庫的高牆大院後,石迪文帶著陶東來先到了登記出入庫記錄的檔案室,讓人搬出了近年來的書面記錄,向陶東來說明這裡的管理措施。執委會對軍火貿易的管控十分嚴格,陶東來到了舟山之後也反覆強調這一點,石迪文自認問心無愧,自然是要安排陶東來親自來看看軍火庫,確認舟山駐軍對武器裝備的管理並未有過鬆懈。
當然了,僅僅看這些書面記錄肯定是不夠的,這玩意兒只能在出問題的時候用來追溯責任人,卻很難直接從文字中發現毛病。陶東來對於舟山軍火庫裡到底有多少武器彈藥,其實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過他所擅長的便是觀察旁人的反應,而且他留意的不僅是石迪文,還有旁邊站著聽令的相關人等。若是軍火庫有什麼貓膩,或許能從這些人的神態表情看出一些兆頭。
不過看這些人都是面色如常,並未有格外緊張的情況,倒是沒看出什麼問題。陶東來翻閱了幾本記錄,便要求去庫房內實際核對一下武器裝備的庫存情況,石迪文一口答應下來,吩咐庫管軍官前面帶路。
陶東來隨意從這一排幾個洞窟庫房中選了一個,庫管軍官立刻上前用鑰匙開鎖,然後開啟沉重的大門,又拿來了數盞防風油燈,這才請陶東來和石迪文入內。
軍火庫裡本該嚴禁明火,不過這洞窟裡沒有燈燭,只能透過開啟後的大門獲得一點自然採光,往裡邊走上一截能見度就已經極低,所以仍是需要使用輔助照明手段。防風油燈外有玻璃燈罩,已經算是安全度比較高的照明工具了。
“庫房裡的地面和牆面都做了防水措施,而且放了大量生石灰當乾燥劑,定期會進行更換,所以這洞裡雖然有點涼,但空氣並不潮溼。”石迪文親自拿了一盞防風油燈在前面帶路,邊走邊向陶東來說明庫房裡的設計。
陶東來注意到洞內的地面和牆面都用水泥做了硬化處理,庫房裡除了成堆的木箱之外,的確隨處都能見到一包一包的生石灰,可見當初修建這些庫房時也的確頗為上心。舟山島環境特殊,這樣的措施自然是為了儘可能避免武器鏽蝕,彈藥受潮。
陶東來停下腳步,指著旁邊的一堆木箱道:“把上面兩層箱子搬開。”
石迪文做個手勢,立刻便有幾名士兵上前,按照他的吩咐將頂上的箱子搬開。
陶東來指了指露出來的箱子道:“就這箱吧,抬到外面先放著。”
士兵立刻依言行事,將那個長條形的箱子抬了出去。觀其形狀,裡邊應該是裝的步槍。陶東來如此這般,隨意指定了幾個地方大小不同的箱子作為接下來的檢驗物件。石迪文在此過程中也不插手指揮,只讓士兵們照做。其實類似這樣的檢查手段並不新奇,就連石迪文自己偶爾也會進行抽檢,以保證軍火庫的管理制度能夠得到嚴格執行。
稍後一行人回到室外,陶東來便開始對照書面記錄,查驗這些箱子上的封條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