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童認為此次鄉試中存在的舞弊行為,是揚州鹽商試圖收買鄉試辦官員,為參加鄉試的鹽商子弟謀取方便。而鄉試辦官員也想趁此機會,照顧一下自己的後輩。各路牛鬼蛇神彙集一起,才弄出了當下的局面。而作為本地的主管官員,不管之前是否知情,石迪文對此都難辭其咎。
但石迪文卻堅持認為,制度的鬆緊尺度應該靈活掌握,特別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放寬尺度可能會為海漢帶來比科舉考試本身更大的好處。
在白樂童看來,無論是鄉試辦官員們的關係戶,還是揚州鹽商的子弟,統統都算不上“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睜隻眼閉隻眼放這些人過關,那對海漢來說也是風險大於收益,一旦被曝光,不僅是科舉考試,甚至連官府的公信力也會遭遇危機。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兩人的辯論沒有分出高下,但旁邊的陶弘方卻已聽出了一些端倪,開口問道:“石伯父,聽你的意思,鄉試辦這個口子,其實並非為了鹽商子弟而開,他們不過是適逢其會而已?”
白樂童看了陶弘方一眼,心道你倒是跟我想到了一起,接著這話頭也提問道:“石伯父,你一直力保鄉試辦的官員,也不同意讓我修改試題方案,應該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吧?”
石迪文笑道:“你們這口氣,可有點興師問罪的味道了!”
兩人連忙道聲不敢。哪怕他們今天就是揣著這主意來的,肯定也不能在口頭上承認,這可是對長輩的大不敬。更何況這事中間還有諸多隱情沒弄清,他們也不敢將這一切都歸罪於石迪文。
石迪文收起笑容,沉聲說道:“雖然我國已經取代了大明的地位,但大明統治江浙地區的時間長達兩百多年,對於這個地區的影響力,我們難以在短期內能夠消除。今年我們保留舊有的科舉制度,說得好聽是為了穩定民心,選拔人才,但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之下的妥協。”
“對於我國來說,如何證明我們才是天命所歸的正統,讓天下民眾認可我們的權威,是當下非常緊要的一件任務。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得從方方面面去採取手段,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科舉考試在內。”
“但只是保留前朝的科舉制度就夠了嗎?事情可沒那麼簡單,要讓民眾服從或許不難,但要贏得他們的信任,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我知道你們很關注鄉試的考題方案和鄉試辦的官員人選,但你們很可能沒有留意到今年報名參與鄉試的生員規模與往年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如果有誰知道,不妨說一說。”
陶弘方和寧子敬望向白樂童,白樂童臉上不禁顯露出羞愧的神情。正如石迪文所說,他竟然不清楚這方面的情況,因為他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這一塊上,但相關的資訊本不應該被如此輕易地忽略。作為被執委會派到杭州督考的官員,他在這方面的表現的確有些失職了。
石迪文將他們的反應看在眼裡,點點頭繼續說道:“那我就來說說官方統計到的資料。遠了不說,就說明崇禎帝登基後的二十多年,浙江一共舉辦了九次鄉試。在此期間大明一直在走下坡路,儘管浙江是富庶之地,文教事業還算發達,但報考鄉試的生員也是一次比一次少。到我們接管浙江之前的最後一次鄉試,報考人數僅有三千人。”
“這個數字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少?但其實在全國範圍內,安徽、江西、江蘇、浙江這幾省其實已經是考生最多的地方了。而浙江每次鄉試能中舉的讀書人,也不過才百人左右。你們一直生活在三亞,應該都知道,我國需要大量有文化基礎的人員來充實官員隊伍,但僅僅只靠海南島的教育機構來培養人才,就遠遠跟不上發展所需。所以執委會非常重視科舉制度,希望能夠從原大明轄區內得到更多的人才。”
“但今年報考鄉試的生員數量,還是比我們的預計差了太多。小白,這個數字你總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