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些年開始有越來越多朝日兩國的商人和留學生出現在海南島上,但對於不在軍界任職的幾個年輕人來說,他們對朝日兩國的瞭解主要還是來自於書面資料,所掌握的資訊遠不如軍方。而這幾人當中,對朝日局勢最為了解的,自然莫過於石成武了,當下便由他向眾人作了簡要的情況說明。
日本德川幕府與海漢其實並無直接衝突,不過早年間因為平戶藩勾結十八芝餘孽與海漢作對,導致海漢先後數次出兵遠征平戶等地,也就將作為統治者的德川幕府一併給拖下了水。後來海漢組織大規模艦隊到江戶灣展示武力,逼迫德川幕府與海漢簽署了《海日親善條約》,讓日本向海漢開放指定的貿易港口,並在關稅方面給予海漢優惠。
日本的被迫開埠不僅給海漢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同時也對其國內的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德川幕府為了減少國內各藩對條件的反對,將本已被架空多年的天皇又抬出來作擋箭牌,但這便給了國內的反對派一個出頭機會,紛紛以救國和支援天皇的名義,乘機登上了政治舞臺。
截止目前,日本國內政壇的局勢仍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由於出面簽署條約,德川幕府在國內的威望都大為降低,而被海漢指定的通商港口所在藩則是實實在在得到了跨國貿易帶來的好處,經濟實力迅速增長。
海漢資本見縫插針,在這些藩暗中扶持了一批人,動用各種手段保舉他們上位掌權,然後透過這些人獲得更多的商業優惠條件。而這些藩在得到海漢的暗中支援後,自然也就不再那麼乖乖地聽命於遠在江戶城的幕府,不少地方都開始蠢蠢欲動,儼然有自立門戶的架勢。
而這樣一來,各藩之間的實力差距也越來越明顯,那些沒有從跨國貿易中得到直接好處的地方,對於幕府的怨恨更是越發加重,很多地方乾脆亮明旗號,反對德川幕府繼續統治日本。
還有一些勢力想要趁亂渾水摸魚,甚至有不自量力者組織倭寇武裝,嘗試在海上打劫海漢的商船。
各地的意見不一,自然也就導致摩擦不斷,各藩之間的武裝衝突頻繁發生。不過限於實力,絕大多數衝突的規模都算不上太大,暫時還不會影響到海漢在當地的利益。
“對我國來說,日本的內亂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為我們在當地扶持勢力提供便利條件,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一部分地區更為堅決地站到我們的對立面。總的說來,我們目前不希望日本發生大規模的戰亂,至少不能影響到我國在當地的正常貿易。佐世保基地所承載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我國在日本列島的軍事優勢,保護我國的利益。在非戰爭狀態下,東海艦隊不定期地造訪各大沿海港口,就成為了一種有效的震懾手段。”
石成武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眾人介紹了日本目前的狀況,以及東海艦隊出巡日本列島的意義所在。
陶弘方問道:“既是如此,我國為何不效仿在朝鮮的做法,直接扶持一個新的統治者,不管是所謂的天皇也好,幕府將軍也好,只要乖乖聽命於我們,很多事情不就好辦多了嗎?”
石成武搖頭應道:“日本的情況要比朝鮮複雜得多,天皇早就被幕府架空,而幕府將軍能直接控制的也僅僅只是全國四分之一的地區,其餘的地區都由各個藩國分別統治。按照日本五畿七道的劃分方法,共有六十六國之多,很多地方只是名義上服從幕府而已。我們要扶持一個傀儡上臺替代目前的德川幕府,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說不定還得出兵日本,替傀儡掃清統治障礙,費時費力,到最後可能還是虧本買賣。”
陶弘方恍然道:“如此說來,那的確不如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國內了。”
日本列島在海漢這些年輕人眼中,不過只是物資匱乏的海外島國罷了,若不是當地有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海漢也沒必要多花精力與其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