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人,如今我海漢國雖然沿用了前朝的科舉制度,但新朝應有新氣象,若是一成不變,那又如何能體現出與前朝不同的新政?”
白樂童大聲說道:“我海漢國倡導的科學、工業、制海權……在目前這些試題中完全沒有提及,這樣的一套考題,各位覺得執委會看了之後能滿意嗎?”
旁邊一名黑衣清瘦老者應道:“白大人不用這麼激動,我等既然已經接下了新朝任命,自然會為新朝科舉好好打算。昨日也說過了,如今浙江局勢初定,但人心未穩,此次科舉正是新朝招募人才的大好時機。若是出題改動太大,超出了應試生員所學之範圍,那非但達不到科舉的目的,反而會讓民間人心惶惶,對朝廷產生疑慮。所以依老夫之見,還是應以穩妥為上,今年先延續舊制,待下次科舉再改用海漢新制不遲!”
這清瘦老者是原浙江按察使司僉事彭玉山,正五品官,他身上同時還兼有另一個職務,便是浙江提督學道,即督理浙江地區學校教育和各種跟文化學術有關的事務。
在海漢接管浙江之前,彭玉山便是負責組織浙江鄉試的主管官員。石迪文也正是看中了此人的專業經歷,所以將其留用,並任命他為鄉試辦的主官。
此次鄉試的組織工作和試題方案,也都是由彭玉山一力主持。不過新來這位小白大人是三亞派來的特使,正所謂京官出巡,見官大三級,所以對於白樂童提出的質疑,彭玉山也絲毫不敢怠慢,也得輕言細語地向他作出解釋。
但彭玉山的這番說辭其實與白樂童在昨天聽到的解釋沒有太大差別,說來說去,他都無非是想強調一個“穩”字,拒絕在出題方案上作大的改動。
旁邊一名白衣老者接著彭玉山的話頭道:“白大人,您所主張的改動的確有道理,但請您再仔細想想,本次參與鄉試的生員,他們在過去三年中所做的準備,可全都是衝著前朝舊制來的。如今事到臨頭,還有幾十天就要開考了,才決定要改換考試內容,試問生員們如何來得準備?十年寒窗苦讀,就為這一朝應試,還望白大人能體恤民情!”
這白衣老者是杭州一位文壇名宿,名叫盧秋。此人早年間也曾在官府任職,後來離職開辦了一所白雲書院,多年來也培養出了不少士子文人。盧秋在本地頗有名望,所以在組建鄉試辦的時候,彭玉山向石迪文推薦了他,於是便也被吸納進來,在鄉試辦中負責出題和批閱考卷。
這盧秋既然是彭玉山介紹進來的,可見兩人關係不錯,說話向著彭玉山也就不足為怪了。
白樂童擺擺手道:“你們說得好像我完全不接地氣一樣!我又何嘗不知生員苦讀不易,需要透過鄉試來獲得展現才華的機會,但我的建議不是要把考題方案全部推倒重來,只是希望各位能結合新朝時政,對考題做些調整罷了。”
白樂童覺得自己的要求並不過分,更改部分考題,宣揚一下新朝新政,同樣是讓考生寫一些政論文,難度上其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他不明白這些老學究怎麼就這麼頑固,半分都不肯讓步。
當然白樂童也沒法對這些人發火,一來這幫人雖然不肯認同他的建議,但態度都還算和緩,並沒有跟他起爭執,二來這鄉試辦的事務的確還有很多是白樂童操作不了的,必須得倚仗這幫人才行。
還有一點,便是這些人在浙江的文人群體中頗有聲望,如果得不到他們的支援,那麼即便是強行將試題作了更改,也很難得到參與鄉試的廣大生員認同,到時候未免就是事倍功半了。
有關這些情況,其實昨天在石園的時候,石迪文也已經向他提及過。石迪文希望白樂童積極參與,但不要急於嘗試在其中充當挑大樑的角色,這當然無可厚非,畢竟白樂童對浙江的情況不夠熟悉,也很難單獨主持鄉試的相關組織工作。
但這些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