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以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而論,海漢軍的確明顯佔優,但在當前這種由海向陸發動攻勢的作戰環境下,倒也很難單憑這方面的優勢碾壓依靠岸防火力作抵抗的守方。畢竟平戶藩提前部署在海岸上的幾十個炮臺也不是擺設,只要進入其射程範圍之內,東海艦隊的戰船也仍會有損毀的可能。
石迪文當然不願讓麾下部隊成為敵人用來鍛鍊炮手的活靶子,所以他下達的作戰命令中特地強調了交戰距離,以免有指揮官頭腦發熱之下讓戰船往平戶港裡硬衝。他認為對方既然有膽子率先開火,那應該是在港區部署了相當強的岸防火力,此時還是先設法誘敵暴露岸上的火力點,再根據具體情況來對戰術進行調整。
而平戶藩的這些炮手雖然掌握了一定的作戰技能,但他們的作戰經驗相比對手可就差了太多了。甚至包括盧元龍這樣的指揮官在內,都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識到海漢軍的真正意圖,眼見東海艦隊在海上排出戰鬥陣形開始炮轟海岸線,便立刻做出了激烈的回應。
引守軍全面開火,正是東海艦隊想要達成的效果。相對比較安全的交戰距離,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東海艦隊的戰船不會遭到海岸炮臺的集火打擊。而桅杆高處負責瞭望的觀察員,則是趁此機會將岸上開火的炮臺位置一一標註到軍用地圖上。
儘管對於敵人在海岸上部署的防禦手段已經有所預料,但開戰之後的狀況仍然是讓石迪文稍稍有些驚訝。平戶藩在港區附近部署的火炮數量遠遠超出了他的預計,如果東海艦隊一來就對海岸實施火力壓制,將戰船抵近到港區,那可就正好中了敵人的埋伏了。
石迪文安排的佯攻是為了引對手暴露岸上的防禦部署,而平戶藩的火力全開則是希望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就算無法擊沉海漢戰船,那至少也要讓海漢軍暫時打消強攻平戶港實施登陸的念頭。不過由於指揮官的經驗不足,平戶藩此舉卻是提前暴露了己方的實力,這對作戰經驗豐富的海漢軍來說,眼下的交火就變成了一次成功的火力偵察。
海岸上的岸防炮火力其實並不比東海艦隊的艦載火力強多少,甚至連有效射程也是相差無幾,不過得益於盧元龍在戰前部署炮臺位置時都做過精心計算,對海上的火力覆蓋範圍夠大,所以在交戰中仍然還是有零星炮彈命中了海峽裡的海漢戰船,不過破壞程度都尚在船上損管能夠控制的範圍之內。
而東海艦隊對岸射出的炮彈,也因為有效射程的問題,同樣沒能取得理想的戰果,即便少數命中目標的炮彈,也多是被炮臺外圍的沙袋掩體給擋了下來,難以對炮臺造成實質性的破壞。
這無疑是大大增強了平戶藩一方的信心,眼下憑藉岸防工事就能跟來犯的海漢艦隊戰成五五開的局面,這比他們戰前的預計要好得多。
這個時代的火炮裝填彈藥的方式使其無法以高頻率持續發射,加之還得考慮炮身散熱的問題,因此雙方在平戶港展開的這場海陸炮戰並未持續太長時間。不過交戰雙方各自都覺得已經初步達成了戰略目的,對於當下的結果還算滿意,這倒是戰場上很難出現的景象。
但對於東海艦隊來說,客場作戰的處境讓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用於休整,而且作為擔任佯攻任務的部隊,東海艦隊必須要在平戶港持續不斷地製造動靜,以此來讓對手將注意力都放在交戰地區,從而為稍後在西線發動登陸戰的西路軍爭取機會。
在第一輪交戰中被炮彈擊中的幾艘戰船雖然沒有大礙,但還是接到了退出一線整備待命的指令,而它們的空缺則是立刻由候補戰船上前填補。在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調整之後,東海艦隊再次以交戰陣形逼近港區,主動向岸上開火射擊。
不管是真打還是佯攻,防守平戶港的這些藩軍都絲毫不敢大意,一旦讓海漢步兵在平戶港完成登陸,那這些對海部署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