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餘人。
在經歷了三次營建之後,靈山衛城已經儼然是膠州灣沿岸地區的軍政要地,駐軍機構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衛指揮使為正三品,在地方上已經算是級別很高的官員,而靈山衛行政區域也比後世地級市還要大出不少。
不過靈山衛在登萊之亂期間也接到山東都司的命令,抽調了大部分兵力前往登州參戰,期間的傷亡著實不少,所以目前也是處在戰後恢復期,駐軍規模肯定是趕不上戰前了。好在當時亂軍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北海岸,倒是沒有直接波及到靈山衛這邊,所以靈山衛城及其周邊設施都完好無損地儲存了下來。
但不可避免的是,戰亂期間從北邊逃難過來的民眾大量聚集在了靈山衛城附近,而這些失去土地和生產工具的難民基本就只能依靠官府有限的賑濟苟活。糧食倒還不是最大的難題,到了冬天沒有溫暖的居所才是官府都無法解決的矛盾,無家可歸的難民們為了能夠度過冬季的嚴寒,就只能繼續往南,進入氣溫相對更暖和一點的江蘇地界。其中一部分難民就是在淮安府遇到了替海漢招攬移民的海商,在“溫暖的南方”和“管吃管住”的條件誘惑之下,為了活命踏上了移民船,這其中就包括了登州出身,目前在特戰營中服役的孫真在內。
類似這種需要抵近偵查的任務,龔十七自然不忘在船上儘可能多地安排熟悉本地狀況的山東人,孫真兩年前從家鄉逃難出來的時候,也曾在靈山衛附近逗留過一段時間,所以對這裡的情況還算了解。
“當初一起逃到膠州的一撥人,起碼有一半都死在了這地方。很多人不願再往南逃,結果冬天一到,兩場雪一下,凍死的人就上了三位數。說實話要不是凍得沒法,我也不想再往南邊走了,畢竟走得越遠,再回來的機會就越小啊!”孫真談及當年的窘迫狀況,仍然不免心有餘悸。
“你要不往南走,可能就白白死在這地方了,多冤枉!如今不後悔加入海漢吧?”龔十七笑著問道。
孫真連忙應道:“那當然不後悔!若是當初留在山東,即便能活下來,也頂多就是回去登州繼續種地務農,哪有如今活得精彩!話說回來,要是當初山東有一支海漢軍這種強軍鎮守地方,那孔賊也不至能猖獗一時,禍害地方!”
龔十七點點頭表示同意,他並不是政工幹部,在這方面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只知對海漢效忠,盡力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而已。
孫真抬手指向前方道:“前邊便是靈山衛城所在地了,以前這裡部署有一支水師船隊,便駐紮在前方的唐島灣中,只是不知如今是否還在這裡。這唐島灣面積較小,我們這船如果進去,著實有些打眼,既然這趟是以膠州灣為目標,我建議還是不要靠得太近了,免得節外生枝,從海上繞過去進入膠州灣得了。”
龔十七沒有對孫真的建議提出異議,他所接到的命令,此次抵近偵查的重點是膠州灣內的地理狀況,而非明軍在這一地區的部署情報。而且為了不脫離大部隊,行動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也不能在這地方耽擱太久,直奔主題大概就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了。
這艘偵察船在距離海岸不到兩海里的洋麵上緩緩經過了靈山衛,期間並沒有遇到他們所擔心的海上盤查,龔十七在望遠鏡裡看了半天,也沒有見著一艘大明水師的戰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