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明朝官方的軍事武裝力量大多集中在城市,對於廣大非城市地區的護衛能力十分有限,所以鄉紳大戶自行組織民團、保安團一類的準軍事力量也是常事。(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特別是在經常受到海盜襲擾的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所有的村寨都有民團的存在,有些人口密集地區還有數個村寨聯防的大型民團,其民兵數量甚至超過千人。李奈常年居住在廣東,也過不少的民團,但像海漢人這般訓練民團的,他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一般的民團訓練,都是由大戶請來幾個武師或是從軍中退伍的老兵,傳授給民兵們一些基本的打鬥技能。是的,只是打鬥,而不是戰鬥,這是因為教官們也極少有人對戰鬥或者戰爭有比較清晰的概念,更談不上什麼指揮的技巧了這種民團教官是不太可能請到高階軍官出任的。這樣的訓練水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團的指揮員往往只能有效地指揮班排級別的戰鬥,至於更大規模的軍事力量調動和作戰指揮技巧,就嚴重缺乏相關的訓練,往往只能靠臨陣的發揮來拼運氣了。
民團訓練的內容,基本都是以打熬身體的體能訓練和格鬥技為主。鑑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天兩頓,熱量的攝入很是有限,所以體能方面的訓練也多是做做樣子而已。而格鬥技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的戰力,卻非軍隊的協作戰鬥技巧。至於說佇列方面的訓練真的少之又少,頂多就讓民兵們學會集合站隊而已,至於行進中的佇列保持和變化,那是不用想了。
當然了,更為重要的是,民團的金主都是地方上的豪紳大戶,金主願意出多少軍費,那是跟民團的戰鬥力直接掛鉤的拋開真正需要戰鬥的時候不論,就算是日常的操練,那也都得給這些業餘士兵發賞錢的,否則沒人會認真參訓。
這個惡習是跟著明軍學來的,明朝的正規軍隊是四日或者五日一練,衛所兵因為制度懈怠,往往是十日甚至半月一練,有些條件差的地方一月一練也不足為奇。而民團的訓練頻率,肯定是在正規邊軍之下,好一點的能跟衛所兵差不多,差一些的甚至還不如衛所兵,幾個月才會組織一次合練。無論是從訓練方法、條件還是頻率的角度來看,都很難讓人相信這樣訓練出來的武裝力量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福瑞豐”李家的祖籍就在廣州府的番禺,作為當地的豪紳之一,李家也常年養著一支規模在八十人上下的民團。李奈每次隨家人回鄉祭祖的時候,這支民團兵都會出動,用以維持地方秩序。如今看著海漢人的這支民團,李奈心中默默地就將兩支隊伍作了比較。
若論佇列操演的水平,海漢民團無疑是把李家莊民團遠遠拋開了八條街,在李奈的記憶中,李家莊民團甚至都沒有進行過這麼專業的佇列訓練。而海漢民團令行禁止,隊伍中絕無交頭接耳或者是左顧右盼的現象出現,表現出了極強的紀律性,這也是李家莊民團遠遠不及的一方面。
不過李奈還是不認為海漢民團的實際戰力在自家民團之上,這是因為李家為了這支民團可是下了不少本錢,不但從佛山請了幾位身手出眾的武師當教習,還重金聘了廣州府駐軍的一位參將大人指點行軍佈陣方面的技巧放在後世這就是妥妥的軍事顧問。
除此之外,李家還花重金為這支民團全員裝備了皮甲、單刀、長槍和盾牌,甚至隊中還有五名民團中難得一見的弓手。至於明軍中已經普遍列裝的鳥銃,李家也花錢買了十支配給了這支民團。就戰力而言,李奈認為整個廣州府恐怕很難找出幾個村寨的民團能與李家莊民團相提並論了。海漢人的民團固然是訓得極好,但佇列操演得再怎麼熟練,這些赤手空拳的民團能打得過全副武裝的對手嗎?
這邊的佇列操演結束,李奈的心思都還沒有回到現場。倒是他身後的賀強幹咳一聲道:“陶先生,貴方這民團的軍紀固然是極好的,可為何操演之中不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