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迪文不加掩飾地表明態度之後,宗義真終於意識到,不管他是否願意,對馬藩都無法避免被海漢強行拖入日本內戰。
對於完全依賴過境轉口貿易的對馬藩來說,爆發內戰絕對是一個壞訊息,這勢必將會打斷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果戰局不順,又或是長期持續下去,那甚至有可能會把對馬藩的家底全都搭進去。
但宗義真不敢拒絕石迪文,因為那樣做只會讓對馬藩踏上另一條風險更大的不歸路。
聽從安排起兵參戰,或許尚有不小的機會成為戰勝方的一員,但要是跟海漢作對,那可真就是死路一條,距離對馬藩僅百餘里的平戶藩就是前車之鑑。
當初的平戶藩無論貿易規模還是武裝力量,都遠在如今的對馬藩之上,但就是因為得罪了海漢,曾經繁榮一時的平戶藩便被戰火夷為了平地。
宗義真可不會以為自己能比當年平戶藩田川家強到哪裡去,避免重蹈覆轍才是對馬藩最明智的出路。
於是在石迪文的施壓之下,宗義真最後只能選擇了妥協,答應加入海漢的計劃。
石迪文隨即對他許以更多的好處,比如對馬藩可在本州攻佔的地區,就包括了從馬關海峽至能登半島跨度超過千里的海岸線。
當然這麼大的蛋糕,僅憑對馬藩一家肯定是消化不了,屆時還會有其他九州勢力出兵至這一區域內。至於誰能佔得最好的地盤,那就要各憑本事了。
當天下午,石迪文便主動提出要求,希望與宗義真一同檢閱對馬藩的武裝部隊。
宗義真原本就有此安排,讓石迪文看一看這幾年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成果。不過現在石迪文提出要讓對馬藩發動戰事,這就意味著要將他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新軍送上戰場,不免就有些五味雜陳了。
而對方提出要檢閱對馬藩的部隊,這顯然是打算先看看貨色,再在之後的戰事中給對馬藩分配相應的任務了。
宗義真的心態很是矛盾,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人馬去戰場上當炮灰,最好是領到一些後勤輜重之類的任務,這樣既在名義上出戰了,又能最大限度地儲存實力。
只是照海漢的行事風格,對馬藩若是在戰場上溜邊了,到戰後分蛋糕的時候,恐怕就撈不著什麼油水了。
但不管如何,宗義真也是不敢在這種環節藏私的。
目前對馬藩組建的這支新軍,骨幹都是送去佐世保基地接受的培訓,主要的武器裝備也是購自海漢,再加上常駐本地的海漢官方機構,部隊的資訊對海漢來說幾乎是透明的,絕無可能在石迪文面前隱藏實力。
在金石城內小小的校場上,集合了對馬藩的主力作戰部隊,兵力約莫在六七百人上下,按照海漢軍的編制大約有一個營。
這些士兵被稱作“足輕”,他們全身上下的裝備都是由官府統一提供,上半身是結構簡單的護身鎧甲,加上腰間的草摺,頭上是被稱作陣笠的尖頂頭盔。
足輕身上這些護具所能提供的防護力其實極為有限,頭上的陣笠甚至是由牛皮或者多層紙張製成,頂多也就能起個防曬防雨的作用,戰場廝殺的時候就基本只是個擺設了。
在與海漢進行軍事合作之前,對馬藩的軍隊主要由農兵組成,平時務農戰時為兵,常備部隊僅有為數不多的二十來名武士和一百多人的武裝衛隊。
即便是到了戰時,臨時擴軍也只能增加大約四五百名農兵,以及大致相同數量的隨軍民夫。至於海上的作戰力量,也只有幾艘武裝商船,頂多就能應付一下零星海盜。
軍中的作戰兵種主要分為長槍兵、弓箭手及為數不多的火槍兵。之所以火槍兵的比例最小,沒能成為軍中主力,並不是因為對馬藩沒錢購買火槍,而是那時購自西方國家的火繩槍使用極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