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拉攏大明官員為己所用,安全部在這方面也有著十分豐富的實踐經驗。三十年來投效海漢的大明官員,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由安全部從中牽線搭橋,一路操作下來。
事實上就連安全部裡資歷最深的一批老人當中,也有不少人在投靠海漢之前曾是大明公門中人。
比如已經從安全部退休,去了杭州發揮餘熱的李清揚,年輕時就曾經是大明錦衣衛的百戶。
而這項淳夫本就與安全部有著極深的瓜葛,也並未斷絕與己方的聯絡,加之如今天下大勢明顯更利於海漢,要把他從大明拉回海漢陣營這邊,張千智認為成事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不過既然對方尚有顧慮,那這事就沒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跟項淳夫那邊溝通,力爭用優厚的條件換取他自願投效。
好在這無間計劃的行動週期本就極長,從啟動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即便是何夕也沒指望著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收尾,張千智自然不會太著急。
既然派去的信使已經跟項淳夫那邊接上線了,張千智也就不打算另行換人了,便讓信使過兩天帶著自己的回信再赴贛州。
不過這樣書信來往的溝通效率著實太低,張千智可沒耐心每次交流都要等上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安全在與贛州相鄰的惠州也有分支機構,張千智準備讓當地的人馬加入到行動中,使用部署到惠州的電臺與三亞傳遞資訊,以此來提升兩地間的資訊傳輸速度。
眼下已經到了年底,各個部門通常在這個時間都不會再安排什麼大的動作,安全部也不例外。
張千智把無間行動和招募新人的事情忙完後,也要開始寫年度報告了。而且今年他要寫的總結可不只是自己管的這個攤子,而是要替何夕寫整個安全部的工作總結。
何夕將這個任務交給他來完成,信任和考驗或許兼而有之。但對張千智來說,這個任務令他頭疼的程度,大概比解決之前的幾個棘手問題還要更重一些。
安全部今年的亮點不多,最突出的成績,莫過於龔十七在杭州期間參與破獲了竺仲雲刺殺案。
不過安全部後來已經透過各種線索得知,刺殺案其實一直都在東海大區軍情局的掌控之中,所謂的刺殺行動也只是海漢對大明發動新一輪戰事的導火索罷了。
安全部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其實只是協助石迪文和軍方把該走的流程走完。雖然事後也得到了執委會的嘉獎,但對於安全部來說,實在沒法把這種硬塞到手裡的功勞再拿出來吹噓。
這導致張千智在撰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也頗感為難,跳過這段不提吧,今年又確實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功績,也只能厚著臉皮硬編了一段安全部在破獲刺殺案中所起的作用。
忙完工作之後回到家中,張千智剛坐下,便被僕人通知父親張天貴要見他。
張千智快步來到書房,張天貴很是得意地告知他一個好訊息:“船廠那邊騰出來了兩個小船塢,你明天早些過去把合同簽了。我已經打過招呼了,讓那邊安排插個隊,先給你們安全部造兩艘新船。”
張千智奇道:“我前些天去船廠看過,最快也要兩個月後才能有空船塢,怎麼說有就有了?難不成您一句話就讓船廠把沒造完的船挪窩了?”
張天貴瞪眼道:“我一把年紀了能幹這種事?是因為舾裝進度延後,人家等不及了,主動要求提前下水,把最後舾裝階段的施工地點改到了別的地方。”
張千智好奇心上來,不禁追問道:“是哪個船東這麼著急,連舾裝都等不及弄完就要把船開走?”
張天貴道:“應該是星島大區的船,具體情形我也沒有細問,你明天去的時候自己打聽吧。”
張千智聞言,似乎倒是猜到了幾分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