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1 / 2)

小說:倚天抽劍 作者:張飛撒嬌

施裡芬,德國歷史上偉大的戰略家,略遜於曼斯坦因,但他屬於19世紀,所以未列入排名之中。施裡芬看完二人的過招,極為欣賞讚嘆。

施裡芬來到沙盤前,迅速部署了一把「鐮刀」,與洪清的戰略體系耽耽相對。

洪清的眼光何等犀利敏銳,他一眼就看出,此陣形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他知道,施裡芬手揮「鐮刀」,並非為了對付自己,而是針對法國施威,他真正要對付的正是法蘭西。

施裡芬在藉此機會檢驗自己的「施裡芬計劃」是否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此時,施裡芬即德國,洪清即法國;施裡芬已在洪清脖子上架設了一把巨大而鋒利的「鐮刀」。德國重兵集結在右翼,約佔總兵力的7 /8 ,而在左翼僅以1 /8 的兵力牽製法軍右翼。

施裡芬的「鐮刀」計劃端的厲害無比。

巴黎,靠近德、法邊境;柏林,遠離德、法邊境;德軍重兵加強右翼,可在數周內攻陷巴黎‐‐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法軍,即便自右翼突破德軍防線,它們離德國首都極為遙遠,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到達柏林,更不用說攻陷柏林了,這樣,法國就無法給德國以有效還擊。

那時,法軍正行進在地形複雜的巴伐利亞高原或中德山地,凱旋的德軍自法軍背後包抄,將之全部合圍於德國境內,使其片甲難回。

另外,德軍的戰鬥力極強,左翼兵力雖然處於劣勢,但法軍要想從己方右翼突破德軍左翼,必須大力加強己方的右翼,這樣,法軍的左翼將更加薄弱,由是,正中德軍下懷,形勢將更加有利於他們,因為他們突破法軍左翼將更加容易。

當然,施裡芬已料到法國絕不會將重兵集結於左翼而對陣德軍的右翼重兵,原因有三:

一、色當會戰依然令法軍心有餘悸,他們知道,與德軍硬碰硬很難取勝,甚至要被擊敗,所以,他們要避敵鋒芒;

二、法國一直想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而這兩省正位於法軍右翼方向,所以,法軍絕不會加強右翼,在此方向上對德軍進行突破;

三、法軍對自己打防禦戰的能力頗為自負,他們認為,只要少量兵力即可將德軍重兵拖住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時,右翼法軍就可繞到德軍後方,利用與德軍設想的同樣方法,對德軍進行包抄圍殲。

洪清具有超人的洞察力,他沉思片刻即理清了主次矛盾。他知道,法軍在戰略上已經失敗了,只要德軍加強右翼的方針得以毫不動搖的貫徹執行,法軍最後必敗無疑;但是,一旦德軍加強右翼的方針發生了動搖,到時,英、俄、法協同對徳作戰,而德軍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法國,對反德同盟進行各個擊破,那麼,最終失敗的將是德國人。

的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與洪清所預料得完全一樣。後來,小毛奇繼任德軍總指揮,沒有將「施裡芬計劃」的精髓貫徹下去,反而不斷抽調右翼兵力去加強左翼,結果戰事一開,德軍未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法國,雙方轉入了長達數年的陣地消耗戰,最終,德國戰敗了。

其實,德軍在1914年未能攻克巴黎,已然預示了德國的戰敗,其後三年的消耗戰只不過是對這一結果的推延而已。

當然,施裡芬和洪清對德軍在一戰中的敗北也負有一定責任。小毛奇正是看了施、洪二人今日的切磋才改變了「施裡芬計劃」的精髓。因為:

洪清雖然已「鐮刀」在頸,施裡芬也為動搖不斷加強右翼的方針,但洪清指揮下的法軍卻不同於法國人指揮下的法軍。如果法國人指揮法軍,那法國必敗;但,洪清若指揮法軍,法國卻可以戰勝德國。

本來,左翼40萬法軍不足以拖延150 德軍的行動,但洪清卻可用這4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