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高崎等一夥為了活命,非法簽署了移交檔案,將由他統管的72種工業,以及150 種輔助工業作為軍事企業移交給紅軍。蘇軍還讓高崎倒填日期,填為9 月17日。
「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長平島敏夫等也簽署了同樣的檔案,作了同樣的移交。」
「在逼迫高崎等人進行移交期間,蘇方派出人數不等的武裝「代表」對各工廠一一實行「接管」:
「遼陽橡皮公司20人、本溪鋼鐵公司53人、撫順鐵廠50人、輪機油廠30人、劉和礦井13人、石煤化工廠30人、盧國泰礦井30人、結莫無礦井15人、火藥廠40人、機器製造廠40人;
「汽油廠30人、車廂廠35人、造船廠35人、制鐵廠20人、電力廠35人、凸天礦井奉天橡皮公司10人、航空廠7 人、造紙成衣廠2 人、機器製造和車胎修理廠16人;
「機器製造通風機礦井14人、化學消除廠17人、電線廠7 人、無線電廠14人、航空廠17人、燈泡廠 14 人、電池廠螺旋製造廠14人、菸草製造廠16人、兵工廠16人、軸廠3 人;
「聶切曼託果果廠16人、洗衣廠6 人、汽車裝制廠6 人、電汽發動機製造廠5 人、造木廠電力發動機廠7 人、電廠4 人、瓦制廠17人、化學玻璃廠4 人、改造鐵廠4 人、制釘廠3 人;總計783 人。
「很明顯,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民用工廠,而不是軍用工廠,但蘇聯認為,凡是為關東軍服務過的都是軍用工廠。因為,誰也不能說關東軍不抽菸捲兒,不洗衣服,不點電燈,不住房子,而且日本工廠負責人還出據了證明,證明以上所有工廠都是為關東軍服務的。」
「接下來是拆運。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以讓高崎倒填的日期斷定,蘇軍拆運機器裝置至遲是1945年9 月下旬。
「所有被蘇聯認定為戰利品的工廠,都被蘇軍當局派兵把守,嚴禁外人進入。
「日本戰俘(特別是技術人員)是拆卸機器的主要承擔者,事後被押赴西伯利亞戰俘營作苦役。
「他們把工廠裡的機器和重型裝置拆卸下來,裝進箱裡,並拖拽到鐵路的起點,然後分海(大連)、陸(向北經黑河,向西經滿洲裡,向東經綏芬河)兩線運往蘇聯。
「對工礦機器裝置拆毀的程度,取決於工礦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蘇聯對其機器裝置需要的程度。
「例如,東北最大之鞍山鋼廠是東北的骨幹企業,摧毀該廠便可癱瘓整個東北工業體系;因此,蘇聯對其拆運也最為認真,由蘇軍中校柯剎羅夫指揮蘇俄技工80名,工人及日俘共8000名,經40餘日才拆運完畢。
「該廠被洗劫之徹底,非經重建,永無恢復之可能。
「又如,奉天飛機製造廠,月產高等教練機70架(裝配),發動機100 臺;後來為躲避美機轟炸,實行分散經營,設公主嶺和哈爾濱二廠。
「公主嶺月產高等教練機30架,發動機100 臺;哈爾濱月產高等戰鬥機10架,發動機100 臺。
「以上三廠全部機件均被蘇軍拆運而去。
「所有的汽車製造廠的機部件也被拆運一空。
「拆運這些工廠的機器裝置,既破壞東北的工業基礎,又滿足蘇聯的需求。東北水電和火電發電機,蘇聯也有需求,但蘇聯準備與中國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
「整個拆運一直到1946年3 月蘇聯最後撤軍時為止(實際上已無可再拆了)。」
「被拆卸後工礦企業一片慘景。當時中外通訊社作了大量報導,現擇錄幾則以警世人。
「美聯社:中國接管東北工業的希望已粉碎無餘。記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