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一塊無人居住的荒地。
當然,這是從前,如今卻不是。
這塊地附近放眼望去雖不見村落與農田,但卻有不少罪犯在官兵的是統指下,在忙活著修建什麼東西。
在這處不遠的高地上還臨時搭有不少民帳,明顯是給這些正在服役的罪犯的居住地。
也就是說,這群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得在此處服役修建。
戚玉寐仔細觀察了一番後,仍是沒看明白這群人在此處修建什麼,便直接開口問了。
“這群人在修建什麼?”
“軌道。”
“軌道?”戚玉寐越發不解:“何為軌道?”
“通車的軌道。”
說完這五個字後,騎在馬上的溫南方耐心的給戚玉寐講解了何為軌道,這軌道修建後又是如何通車的。
戚氏早先便是以商賈起家的,手下生意及錢莊遍佈整個大濟。
說戚氏富可敵國,都只是往小了說。所以作為戚氏嫡子的戚玉寐,雖然沒有掌家裡商事,但還是很懂商道的。
有句話說得很明瞭。要想富,先修路。
戚玉寐太知道“路”對商的重要性了,聽溫南方講完何為軌道,軌道修建好後,這裡又是如何通車的,半晌都沒有說話。
路一旦建好,不僅縮短了趕路的時間,更是加強了貿易往來的安全度。
行商最怕的是什麼?就是怕路遇山匪劫道。
商賈丟了貨物,傾家蕩產都是輕的。就怕殺人越貨,死了都沒人知。
便是非是亂世時,行商的商賈,不去鏢行裡僱傭個百來人沿路看押貨物護衛安全,誰敢走遠路行商?
而這些所花的費用,無形中也增加了貨品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南邊的貨物一個銅板可以買一大堆,而到了北邊,卻漲價到了一兩銀子一斤的地步。
東西貴了,平民百姓自然用不起,只能是富貴人家偶爾買來享受的新鮮東西。
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價格高昂,也意味著買品者大大的減少了,需求量必也不高,此為貿易縮減,經濟又如何帶動?
經濟一旦帶不動,產物者也不會多產,只自給自足,如此產物的產量也會大大縮減,然後惡性迴圈。
大濟亂了十餘年,導致大面積饑荒的原因除了戰亂外,最大的原因是經濟顛覆。
林知皇治下能安居樂業,人人可吃飽喝足,也是因為林知皇在掌權後的第一步,就先建立了“經濟”。
在戚玉寐看來,林知皇掌下某地後,第一個就收拾當地世家,就是因為當地世家掌控著此片地方的某個“經濟體”,而她卻將這些世家手下的“經濟體”全部強勢收歸到手下,為公掌控。
然後再合理調動每個經濟體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條完整的鏈條,讓治下之民全部動了起來,可以為生計,為產出而付出時間與勞動。
如此,百姓們踏踏實實的幹上一年,都賺了銀錢,可以吃飽穿暖,手裡還有了餘錢,也會用於“買物”,便有了大量的“買”這個動作,
有了大量的“買”,就會有大量的“產”,如此良性迴圈下去,朝廷的稅收每年也會增加,並也有了更多的錢用於公有建設,以及軍中。
這其中最絕的一點是,百姓們生活有了奔頭,衣食住行有了著落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每日都將時間用於了“產”,便沒了時間琢磨著如何去“亂”。
便是有那腦子不清醒的“亂”徒,大量已經豐衣足食的百姓也會自發的“清除”。或是檢舉,或是報官,許多亂在最初剛有苗頭時,便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時間一長,長治久安的繁華便現,軍隊兵強馬壯,國家也成為無人可欺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