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的研發,爭取在21世紀10年代初作出成品,20年代批次裝備。
東北所的想法是好的,問題是立足國內的這條路又走了之前盲目上馬的老路,航空發動機這東西可不是蓋房子,大手一揮,喊個口號就直接上的,那是最吃經驗和技術的工業門類,拍個腦袋就上新型號無異於實在沙地裡建樓房,完全沙雕的想法。
更何況全國一盤棋是好,可各個企業的技術路線,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有走蘇俄粗獷分,又走歐洲小清新的,還有盯著美國鼓搗高精尖的。
如此雜七雜八的風格路線會聚在一起,先不說聽誰的,就是一個技術方案不搞崩就算謝天謝地了。
相比之下,以十號工程為核心的預研團隊就要現實的多,透過十號工程從無到有的鍛鍊,整個預研團隊對作戰飛機的各個流程,各種要素考慮的是既現實又嚴謹,展現出十分優良的務實風格。
正因為如此,他們很清楚在航空發動機上不可能盲目的拍著腦袋上,而是需要細緻的分析每一個實際情況。
所以他們同樣提出兩手準備,對外引進的目標同樣是俄羅斯,但在國內自主方面卻要謹慎的多,不但派出團隊成員去到各個航發生產廠以及下屬的配套廠做調研,還經常組織各個航發企業的領導和技術幹部座談。
從而瞭解國內航發研製生產的最新動態以及發展潛力。
如此經過一年半的調研與考察,預研團隊的總負責人,也是現任十號工程的總設計師在某日上午突然給莊建業打來一個電話,只問了一句:“騰飛集團要是搞14噸的大推力發動機需要多少時間?”
莊建業愣了一下,旋即意識到了什麼,不過還是仔細盤算了一下給出一個不太保守的數字:“15年左右。”
“15年~~~”聽了這個數,電話那頭的總師忽然有些感慨:“那時候我估計整個身子都埋土裡了……”
說完又是爽朗一笑:“但我會堅持活到那個時候,希望你到時候能讓老頭子我死後不留遺憾!”
那一刻,莊建業收起往日的不正經,想要說什麼,卻覺得喉嚨有些發緊,直到電話結束通話,莊建業都沒從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中走出來。
直到助理小童進來提醒,莊建業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在辦公室裡呆坐了一整天,然後晃了晃腦袋,重新拿起電話,也就是從這一刻起,一項被騰飛集團內部稱為“無憾”的大推力發動機研製計劃正式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