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沒錯,就是工業30。
早在1986年下半年,航天系統召開了一次全國工業計算機應用與控制研討會上由騰飛集團率先提出,併為此做了專題報告,闡明國內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在工業軟體上發力,進一步構建國產工業軟體的技術基礎。
並且還提了個遠景目標,爭取在九十年代末實現航空、航天普遍工藝、工裝、風洞測驗、試驗試飛、裝置功能、乃至製造經驗的資料化、程式碼化。
在當時騰飛集團的報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倒不是參會的專家學者普遍支援,而是由於該報告的過度理想化遭到巨大爭議,沒辦法,當時國內的工業軟體的確發展迅速,但與國外的先進軟體和製造技術相比還是要落後一大截,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專家學者主張以開放的態度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走引進、消化、吸收在創新的路子。
甚至有些人十分激進的提出打破國內的罈罈罐罐,為國外高新技術騰地方。
騰飛集團的參會人員以及一部分覺得應該在關鍵領域獨立自主,避免將來被卡脖子的少數學者和專家便覺得完善國內工業軟體十分有必要,而且一旦完成會極大提升國內製造領域的競爭力。
問題是這部分人太少,很快便被佔絕大多數的引進派給壓下去不說,還給騰飛集團等人戴了頂違背改革開放,走保守主義老路的大帽子。
當時參會的趙主任也覺得騰飛集團太保守了,國家的主流是改革開放,世界的主流是統一市場,這個時候騰飛集團搞關起門來自己造這一套,根本就是違逆時代發展好不好。
所以當時不但他反對,就是上級的主管領導一樣反對,於是騰飛集團挑起的爭論就被上級定了性,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本以為騰飛集團就此偃旗息鼓了,卻不成想時隔數年他們不但沒有放棄,反而真的搞成了,為此,騰飛集團竟然數年如一日的投入了十多個億。
趙主任想到這裡,整個人不禁驚得說不出話來,但下一刻又有些明悟,難怪剛才聽莊建業的話有些夾槍帶棒,像是誰欠了十來個億似的,原來自己當年反對,如今過來找後賬的。
想到這裡,趙主任不禁心中苦笑連連,這個莊建業,心眼兒也太t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