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如果默林茨懂得國人的祖安文化的話,一句猜你老母保準會毫不猶豫的糊莊建業一臉。
當然就算不知道,歐美貧乏的f或s開頭的主流俗語也是在心裡迴圈反覆的吼了無數遍啊,無數遍。
猜,自己要是能猜到還能問你!
沒錯,本身就是搞搞航空航天技術,且見多識廣的默林茨看著眼前的裝置的確是很懵。
說是鐳射、等離子或是電子束這類高階的鑽孔裝置的話,眼前這臺外表充滿現代感的專用鑽孔裝置內部用的卻是最為傳統的機械刀具。
怎麼看怎麼有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既視感,既然是傳統的機械孔加工裝置,你外表弄得那麼有科技感有個卵用。
可要說它就是單純的傳統孔加工裝置卻又與一般加工廠內的裝置有著很大的不同,那便是眼前這臺裝置的鑽頭在加工過程中並沒有配合的冷卻液或切削液作為輔助。
要知道一般的機械加工中高速運轉的鑽頭或刀具都免不了產生大量的熱,其溫度之高甚至會融化絕大部分金屬,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樣高速運轉的機械加工裝置當中要注入冷卻液或切削液的原因。
但眼前的這臺裝置當中,高速運轉的轉頭周圍連半點兒液體的影子都沒有,就那麼高速運轉著,在工業軟體的控制下對著夾具上的那塊碳纖維複合材料面板一下接著一下的不停鑽孔。
一塊板材加工完畢,接下來另一塊板材立馬跟上,專控裝置一如既往的高速運轉,週而復始。
默林茨就這麼靜靜的看了好一會兒,發現除了兩塊板材交替之間,鑽頭會停頓片刻,其他時間都在不停的運轉。
作為業內人士,他倒是可以理解碳纖維複合材料加工過程中的種種禁忌,比如說某些特殊製成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由於連線的環氧樹脂的化學性質不同會與冷卻液或切削液起化學反應,破壞材料的效能。
可一味遷就冷卻液或切削液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侵蝕,而不顧高溫的話難道就會保證加工的成品符合預期的效果?
要知道碳纖維材料對溫度的敏感同樣不可忽視,雖說雖有鋼鐵、鋁、銅這樣的金屬材料那麼活潑,但溫度的變化依舊會造成材料方面細微的差別。
這些差別雖然不明顯,但在細緻到極致的航天裝置上,哪怕零點幾個微米的誤差就有可能導致一部價值不菲的空間航天器的徹底報廢。
正因為如此,在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不少空間裝置公司已經用更加先進的電子束、鐳射等高能裝置取代傳統的機械加工。
騰飛集團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依舊用機械加工常用的鑽頭充當碳纖維材料的制空主力,這也就罷了,問題是加工的質量還十分良好。
就在剛才默林茨看了旁邊負責檢驗加工質量的檢測員給他們播放的顯微成像,從畫面中可以看出,被批次加工出來的碳纖維材料面板不但開孔邊緣的毛刺很少,粗糙度還非常低至於機械加工常見的細微的皸裂紋更是一個都沒有。
這就讓默林茨驚訝了,若是電子束、等離子、鐳射哪怕是電火花、高速水切割做的,默林茨都能接受,畢竟這些手段個頂個都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孔加工手段。
可騰飛集團的這臺裝置用的只是普通的機械加工辦法,加工出來的東西非但不比那些先進工藝差,甚至在某些方面勝一籌。
其他不說,光使用成本就要比其他先進工藝要低的多的多,畢竟人類目前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最成熟的就是機械加工,其他加工工藝當然也不錯,問題是製成與操作與傳統的機械加工裝置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也是為什麼歐美的衛星零配件昂貴的重要原因,除了人工成本高的嚇人,拋棄傳統機械加工,完全使用昂貴的其他加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