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而沒有近距離的探查甚至拆開琢磨,不然就不是匪夷所思了,而是根本就看不懂直升機為了什麼會是這麼個樣子。
若說先進,裡面的某些部件兒還真沒的說,氮化矽軸承,齒輪、軸、軸承一體化元件都有應用。
可要說保守的話,裡面源自六七十年代的設計和結構真的是比比皆是。
總而言之“小叉車”直升機就是一個先進技術與保守設計的綜合雜糅的一個怪胎。
之所以如此,很簡單,“小叉車”直升機並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新機型,而是老款直6的改進型。
正因為如此,“小叉車”直升機繼承了許多直6上的設計與結構,只是將當年直6較為薄弱的渦輪軸發動機,主減速器部件兒以及飛行控制系統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進。
所以“小叉車”直升機與其說是一款新機型,倒不如說是直6直升機的全狀態呈現。
因為當年的直6就是因為發動機,主減速器以及飛行控制存在嚴重缺陷,試飛時事故頻發,最終導致下馬。
因而過去許多年裡,趙教授把全部精力全都撲倒這三個方向上,只可惜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契機將其實現。
直到他去了騰飛集團考察,見識到了氮化矽軸承,電子束焊接機,以及飛行控制研究所的電傳飛控,趙教授便知道他的契機來了。
當然,趙教授不是沒想過造一款效能更出色的直升機,畢竟騰飛集團的生產製造能力擺在那兒呢,再加上材料與航發,只要趙教授原因,完全可以把指標定得更高。
不過趙教授卻沒這麼做,原因很簡單,直升機與其他航空器一樣是個系統工程,而不是看你哪方面能力強就能生產製造的。
正因為如此,系統的整合能力,設計的統籌能力至關重要,恰恰騰飛集團在這方面缺乏專門的人才,所以趙教授並沒有提升研製指標,而是用熟悉的老型號,從頭到尾的幫著騰飛集團培養了一批直升機方面的專業人才。
所以莊建業覺得,與一個直升機型號的好壞相比,初步形成的直升機研製生產的人才隊伍才是最寶貴的。
這方面約德爾自然是不知道,至於如同好奇寶寶揪著莊建業問個不停的卞凱同樣也沒從莊建業嘴裡套出這方面的隻言片語,因為光一個電傳操縱系統就已經讓卞凱驚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導致接下來的問題全都圍繞這方面來展開。
瞧卞凱那勁頭兒,恨不得一個高蹦過去,好好體驗一把帶電傳操縱系統的直升機究竟是怎麼個感受。
結果就在卞凱纏著莊建業要體驗時,一直仔細觀察許久不發一言的陸航首長忽然語氣悲涼的長嘆一聲:“這飛機要是早兩年出來就好了……早兩年出來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