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國內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不僅是呈指數級增長,更重要的是已經有中國騰飛這樣的工業巨無霸,將這類產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階。
這就讓馬拉爾內很是費解,之前只是聽說中國騰飛在大把的引進工業機器人,啥時候這個大塊頭也殺入這個細分市場裡來了?
實際上不是中國騰飛想殺進來,而是被逼無奈不得不悶著頭往裡闖,因為不這樣,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航空、航天生產線架構就會因為缺乏工業機器人的支撐而全面癱瘓。
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當中,因為工業機器人的問題,中國騰飛已經跟包括瑞士abb和日本的發那科等巨頭撕了七、八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為這些個工業機器人巨頭們動不動就無端漲價,再就是延期交貨,至於保養維修更是一個個跟臭大爺似的,不但需要中國騰飛支付鉅額的維護保養費和人員薪酬,還得報銷來回機票和伙食費。
可以說除了不用幫著娶媳婦兒和生孩子,中國騰飛幾乎全包。
就這,瑞士abb和日本發那科還經常給中國騰飛甩臉子,動不動就給這家國際知名的巨頭穿小鞋兒。
沒辦法,誰讓中國騰飛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不得不依賴這些國際品牌呢。
而這也是中國騰飛一開始構建自己的航空、航天專業生產裝置時留下的bug。
當初中國騰飛將重點放在了航空、航天專業生產裝置大系統的整合,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比如說高精度五軸刀頭、綜合柔性夾具、工業控制軟體等一系列至關重要的東西。
作為當時還是輔助類的工業機器人並沒有投入過多精力,而是採取對外採購的方式,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綜合化專用裝置當中。
就比如說全自動數控噴丸機,調整坯料的手段就是兩臺日本發那科生產的工業機器人。
再有相對簡單的自動鉚釘打孔機,中斷用的就是瑞士abb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
而隨著中國騰飛的發展和產能的擴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數量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成為目前中國騰飛所屬的生產裝置中保有量最大的一款自動化裝置。
幾大超級工廠加起來接近一萬臺。
這麼大的保有量,又沒辦法自己獨立生產,那國外品牌不各種拿捏你還能拿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