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因為稀有和美麗奉為珍貴,又因為珍貴成為各種各樣人類賦予的‘特殊’。可以這樣說,這世上沒有受到每一個人喜歡的人, 卻有受到每一個人喜歡的東西,那就是黃金。
但即使是黃金這樣的好東西, 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有好處的——當他被使用的時候當然會給使用者帶來快樂,可是得到他的時候就不總是那麼美好了。譬如在呂宋, 想要開採這種金燦燦的珍貴小東西,可是要費很大的勁的啊!
實際上採礦都是艱難的,黃金也不例外——想要得到黃金第一步是勘探, 而很久以前, 中原就對勘探地脈頗有研究了。將金礦分成了山金、砂金兩種, 山金指的是礦床大多分佈在高山地區, 由內火山、岩漿等形成。砂金則是由山金礦露出地面之後, 經過長期風化侵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透過風、流水等的搬運, 在流水的分流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的砂金礦床。
根據這兩種由來, 就可以從地表看出一些端倪,譬如說哪裡有金礦,而哪裡的金礦是富集的,哪裡的金礦相當貧乏。總之根據以前呂宋採礦留下的資料和大明自己的勘察,已經知道了許多的呂宋金礦、銅礦。
即是說,這一點上並不用花費太多人力物力了。或者說當知道哪裡有礦之後,花費人力物力的部分也就不在勘察上了,而是在採礦本身。不客氣的說,採礦的過程就是相當不友好的。
有技術和經驗的礦工被特意請到了呂宋,他們大都有了年紀,當然不指望他們做那些力氣活了。他們的工作是教導那些新招來的,根本不會採金礦的青壯,學會採金礦。
這當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採金礦實際上也就是細心和力氣兩個困難而已,實際上的技巧其實並不多。所有招來的礦工都分在不同的師傅下面,幾天就能帶會一批,然後飛快地投入金礦的生產。
已經頭髮夾雜大量銀白的老師傅親自帶學徒們下礦坑,指著正在幹活的礦工道:“咱們這邊的礦是山金礦,從這邊礦坑採到礦石不過是第一步,你們只要學一些簡單的看礦和收礦也就算過關了,一會兒我再帶你們去看下一道磨礦。”
所謂磨礦就是將礦石放入水碓,透過水力將大塊的礦石粉碎,然後用石磨磨成粉末。這也稱之為碎礦——《龍泉縣誌》說‘黃銀即淡金......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指的就是這個了。
“之後還有洗礦一道,將礦粉浸入水中,磨成更細的粉末,然後用木桶裝水仍舊浸泡。然後要加楊樹皮汁攪拌數次,這樣石粉浮起金粉沉降。這個時候就可以用金盆洗銀法,這是下一道的事情了,之後會有另外的師傅教你們。”
其實之後除了使用洗銀法,還有許多工序。譬如制團燒結,也就是將含金的粉末和米飯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團,與木炭分層壘成堆,去除一些雜誌、燒結成鬆脆的礦團。又譬如冶煉,是將礦團鉛混合熔鍊,形成含金銀的鉛塊——得到鉛塊之後才能使用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的鉛塊放在草木灰上熔鍊,吹入氣,去除鉛塊的鉛。再吹去草灰,便可收穫高純度的黃金。
呂宋盛產黃金和銅料兩樣,大明非要拿下這呂宋不可,也是考慮這些良多。黃金且不說,只說這銅料,探明的礦脈生產量居然比如今整個大明還要多出好多倍來,這可讓所有人吃驚了。
如今呂宋什麼都沒籌劃起來,就連官員都沒全配齊,本在產礦的礦脈已經恢復生產了——外頭都知道了,那幾個大礦藏如今是分作兩班,日夜不休地採礦,這是想著年前運出第一批,好討皇上高興呢!
本來這是官員們加工細做的事情,無論如何也不關商人們什麼事。或者說,在這件事上他們倒是想摻活,畢竟呂宋的礦藏若真的開採,那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只是這種事也就是想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