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說正經的,你也是,”潘雲騰沒回應他這句玩笑,嚴肅地說,“一線刑警偶爾遇上危險還可以理解,可我還是頭一次聽說一個調檔做文字整理的學生也能趕上這種事!”
“巧合,當時市局公車不夠,正好借他們用車嘛,”費渡十分放鬆地靠在椅背上,“我聽說駱隊為了我這事寫的檢查都夠集結出版了?這事就算揭過吧――老師,我交的作業您看了嗎?”
潘雲騰瞪了他一眼,從電腦上調閱出他交的論文,他辦公室有個電視,潘老師專精學術,不苟言笑,即使偶爾放鬆,看得也是法制頻道——費渡進來之後的這會功夫,電視上正好在播《鄉村警察故事》,講一個婦女出走後死在路邊,旁邊有急剎車痕跡,當地派出所很快找到了肇事車輛,肇事司機承認自己深更半夜醉酒駕車,從死者身上碾了過去。
可偏偏死者身上沒有撞擊痕跡,死因彷彿另有隱情。
費渡也沒看見前因後果,只是電視節目渲染的氛圍又詭異又森冷,好像藏著什麼大陰謀似的。
潘雲騰大概是嫌吵,抬手關了電視。費渡在轉椅上轉了一圈:“人是撞死的,還是死了以後再被車碾壓的,法醫很容易鑑別吧?這種所謂‘陰謀’有什麼意義?”
“要是之前整理的那些卷宗你都仔細看了,就會發現,其實大部分的犯罪分子並不具備足夠的常識和智力,”潘雲騰一目十行地回顧著費渡的論文,頭也不抬地說,“有些完全是一時衝動之下的激情殺人,還有一些十分愚蠢,兇手甚至會相信一些道聽途說的謠言,企圖糊弄當代刑偵手段。真正棘手的犯人非常鳳毛麟角——唔,群體性趨勢,‘趨勢’這個詞用得很微妙,你為什麼想寫這個題目?”
“因為您說得對,除了在一些相對偏遠地區,想要躲過當代刑偵手段是很困難的,往往也更挑戰人的心裡承受能力,但群體性犯罪則是另一回事,有時候成員可能根本不認為自己參與了犯罪活動,”費渡說,“越是相對封閉的環境,就越是容易催生出畸形的群體,比如監獄、偏遠山區裡買賣人口等。當然,開放的地區同樣有可能,只是成本也會比較高。”
潘雲騰看了他一眼。
費渡脖子上還掛著圍巾,微笑藏了一半在圍巾裡,說出了他的來意:“老師,最近的三起大案都是群體性事件,能不能在畫冊裡專門做一個專題?”
潘雲騰的眉高高地挑起來,如果不是因為這個聯絡人是他自己指定的,潘雲騰幾乎要疑心費渡是別有用心。
費渡低聲解釋:“我做事不喜歡半途而廢。”
“我考慮一下。”潘雲騰衝他擺擺手。
費渡也不糾纏,衝他一點頭,起身告辭,同時不太擔心對方會不答應――如果真是那樣,反正他也有辦法讓現在的聯絡人因為一些意外退出專案。
希望運氣好一點,他的論文能說服潘雲騰,否則非要動用非常規的手段,對傷患而言也是種負擔。
韋爾霍文斯基(四)
早晨出來還是陽光燦爛、晴空萬里,傍晚卻突然來了一片沒來由的雲,無理取鬧地下起小雪來。
駱聞舟把腳踏車當雪橇推,一邊走一邊在地上滑,快溜到市局大門口的時候,陶然忽然三步並兩步地趕上來,把一個包裝十分喜慶的盒子掛在他車把上:“你怎麼跑這麼快,那麼著急回家做飯啊?這是我媽從老家寄過來的臘肉,都是沒吃過飼料的土豬肉做的,純天然綠色食品,我剛在辦公室分一圈了,這是你的。”
駱聞舟一句“謝謝”還沒說完,就看見陶然的手搭在那臘肉盒子上,食指飛快地在上面敲了三下。
天一冷,陶然就早早地套上了烏龜殼一樣的羽絨服,裹得十分厚實,渾身上下只露出一雙眼睛,駱聞舟抬頭看過去的時候,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