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倒是出了一件事,擾亂了正要發起的戰爭。匈奴要派使者來求和了。
本來大家一片情緒高漲,就要準備開戰了,生生來了個使者求和,這是繼續戰還是不戰?
朝堂上兩種聲音爭執不下。這可不像前些日子,大家基本都是要戰。畢竟,當初事關大慶王朝的臉面,事關正康帝的堅決態度。
現在匈奴主動低頭來求和了,這再發動戰爭就有點不像當初那樣的名正言順了。先行送來的書信裡也寫著,使者要來解釋,慶王、凌王事件,他們也是被牽連進來的,根本沒有主動做什麼。
大家雖然覺得這個說法不可信,只不過是託詞罷了。但是,能捨下臉來求和,也算是給了正康帝面子,給了大慶王朝面子。
秦王道:“皇兄,別看他們一臉憨厚模樣,其實狡猾得很,不僅彪悍,還一肚子壞心眼。咱們這次放過他,下次可就更不好打了。”
沈將軍也道:“是,他們只不過是糧草兵馬還沒完全準備好,國力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這幫子人,永遠都是惦記我朝的大好河山和金銀糧食,不打怕了,不長記性。”
大部分人卻覺得還是應該看看再說,總不能連見使者都不見,就直接下定論。
打仗可不是兒戲,勞民傷財不說,一旦有敗仗,那可是損傷國力根本的事情了。畢竟,秦王和沈家雖厲害,可誰能保證一定能贏呢。
正康帝看眾人神色,默然一會,道:“今天就先議到這裡吧,容後再說。”
他只留下了秦王和太子,還是好好合計合計再說。這匈奴,還真是會折騰人。
正康帝道:“其實,若是可以,誰願意打仗呢。咱們都是戰場上出來的,一場戰爭,要用多少同袍的命來換,你我都知道。可是,這蠻子,若是不打,又實在惹人厭得很。”
正康帝不是一個頭腦發熱的皇帝,他並不在乎豐功偉績,他更在乎國家利益和老百姓的生死。所以,他想要好好思量一番。
太子這陣子,從一直學習到現在參與政事,又經歷了很多事情。他既佩服父皇的狠辣,又心服於他的心有百姓。父皇是個性格很複雜的人,但對國家和百姓,倒是真的負責。
多少帝王,為了自己私慾,就可以置百姓於不顧,為了博美人一笑,就可以點燃烽火臺。
而他的父皇,雖然有時候有些薄情,但卻從來沒有做出過那樣糊塗的事,在他心中,這就是明君了吧。
秦王低頭想了一會道:“皇兄,你說得是。當年,咱們身邊死了多少同袍。咱們也好幾次差點受了重傷,好在,有人拼死護著,不然,誰知道現在如何呢。”
說是和士兵一樣在戰場上廝殺,但哪次不是有人死死相互。想當年,有一次血戰,如果不是皇兄派的人拼全力為他斷後,他可真是活不下來。
他們很快就能掌控兵權,並不只是因為敢拼敢殺,更因為身份使然。
“皇兄,清陽也是這麼多年順風順水慣了,倒是想得少了。咱們一句話,確實能讓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正康帝點點頭,他在位這麼多年,雖然霸道慣了,但始終記得,天下是他的,但他也要為天下負責。
“君玄,你覺得呢?”正康帝想聽聽太子的意見。
太子想了想道:“父皇、皇叔,兒臣覺得您二人說得很在理。咱們不發動戰爭就能解決那是最好。如果,能談判成一些條件,限制匈奴的發展,那就更好。”
正康帝看著慢慢成長的兒子,很是欣慰,這個兒子,從當初那樣的惴惴不安,到現在大方得體,很是得了他的真傳。
雖然,以後他未必會有其他兒子,但有太子,他也覺得夠了。兒子多了,又不是什麼省心的事。
如果那個小女人能幫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