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1 / 6)

</dt>

十二郎護送傷兵回到九凌城的時候, 正好趕上城中的晚飯時間。

從前線下來的傷兵許多都沒來過九凌城,但這個地方的名字還是如雷貫耳,全邊城就沒有人不知道的。

這城沒有牆,邊界便是烏知河奔流不息的河水, 河邊建了許多高大的水泥房。

聽來過的兵丁唸叨, 這些水泥房都是九凌城裡的工坊。織布坊、精工坊、油坊、酒精坊、羊毛坊、皂坊、船塢……遠處能看到裊裊上升的煙氣, 那裡便是產出陌刀的所在。

雖然沒有牆, 但也不會真有人認為這座城是不設防的。

外人不知道, 但邊城的老人或是軍屯心裡都清楚,雍西關能發展到今天的光景,這座九凌城便是一切改變的動力源泉,用心臟做比都不為過。

許多新鮮的事物都是從這裡傳出去的, 不單單是實物,還有理念。以前誰能想過去把自家丫頭、媳婦送去考工坊、上學堂, 如今九凌城一招工,誰家都是全員上陣,哪怕是做慣了家務的老婦, 只要人家肯收, 也一樣離家出門務工。

原因無他,是真的看得到實惠!

往小了說能手裡有了銀錢腰板就硬氣, 能改善和貼補家中生計;往大了說可以造出更多的武器, 亂世中能找一塊過安生日子的地方不容易, 誰想搶了他們的活路,他們就敢與誰拼命。

事實證明, 這個選擇是沒錯的。

逃難到邊城的流民越來越多, 邊城的地盤也越來越大。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擔心城中容納不了這樣多的人口, 可有了化肥和農具, 有了水泥造房,來多少人都能給安排得妥妥當當,邊城各縣的產出也在穩步提升,邊城財政越發寬裕。

這個時代,人就是財富,但財富也要好好經營才能增值。流民一路過來,也和本地土著分享了不少逃難的經歷。他們從中原富庶之地流浪到邊城,所見所聞卻與想象中的大不一樣。原本的魚米之鄉,天賜糧倉,因為戰亂和天災,如今已然減收絕收;然而本地世家豪強卻依舊不知收斂,不但不然佃戶休養生息,反而變本加厲的壓榨骨血。活不下去的佃戶賣兒賣女依舊不能討得一條生路,只能棄田逃荒,加入流民大軍。

田地無人看管,又遇上天災人禍,很快便雜草叢生,成了荒地。有心狠的世家一邊派府兵對佃戶嚴加看管,同時還打上了流民的主意,能做活的直接逼迫賣身種地,做不了農活便轉為輔兵,送去戰場頂替丁役。

一番騷操作下來,流民們也看清了局勢,寧可遠赴關外繞路進邊城,也不想再靠近中原大城一步。

這可是有去無回的死亡之城,不是在累死病死餓死在滿是荒草的田間,便是被送去前線做炮灰,哪有一丁點活路!

左右都是死,不如去邊城碰碰運氣。封家的兵馬最近接連收復了忻州、定城,封家不怕胡人,就算邊城再窮再苦再艱難,只要拼命,總歸是能活的。

可真等到了邊城,流民們才恍然發覺,之前的自己真心是太過天真。

窮?

苦?

生計艱難?

這特麼說的是中原吧!

就再普通不過的一個軍屯,你看人家婆娘做菜都不吝惜油汁,米粥插根筷子都不會倒伏,還有人家那些田地……他們種了一輩子地,哪曾見過這樣肥壯的秧苗?!

難不成天下都在鬧旱,就邊關不受災嗎?

等安頓下來幾日,流民們更深刻感受到邊城住民與他們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所思所想和中原大不一樣。

這裡有個神奇的地方叫九凌城,只要城裡傳出什麼動靜,全邊城的住民都深信不疑並積極相應,半點質疑的聲音都聽不到。

“那啥……讓你們把家裡的丫頭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