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搞農業講座, 其實也不單單是想給柳老頭找點事情做,還有出於本次主線任務的考量。
第二階段大主題是屯糧,也就是說,在進入小冰河期的第一年, 墨宗很有可能會遭遇到極端的天氣變化。
在華國曆史上, 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都和小冰河期密切相關。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 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 唐末宋初是第三次, 就這前三次, 讓華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
到了第四次,明末清初全國只減少了一半人口, 還要得益於明王朝引入了土豆地瓜玉米三巨頭!
種糧!種糧!種糧!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但手握著三巨頭的寧鋸子依舊覺得不保險。他這兩天晚上睡不著覺, 除了騷擾渣統打探情報之外, 就是在冥思苦想如何保證糧食產量。
靠天,天是靠不不住了, 只能靠人自己。
華國人,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就是個人奮鬥改變命運, 移山填海說幹就幹,遇到困難擠也要擠出辦法。
於是睡不著的時候,寧鋸子將種田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通通都列在紙上, 然後注意琢磨應對之策。
問題的關鍵還是技術。種田從來不是出死力氣就能高產豐收的活計, 還是要講科學講方法, 得有經驗積累和整體規劃。
比如間作套種,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佔地的寬窄比例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 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 儘量把有限的耕種資源最大化。
機械耕種, 地膜和大棚之類的技術暫時不敢想,但肥料可是要好好地用起來!
九零湖邊的耕地都是黑土,土質肥沃幾乎可以種植所有作物。可若是毫不節制的蠻橫使用,那明年說不定就要減收減產,白白糟蹋了這麼好的田。
小冰河期又不是一錘子買賣,幾百年的冰凍期是常態,必須要保證在他寧鋸子有生之年,這塊地能夠可持續耕種並豐產。
寧鋸子本人沒種過地,但是他懂化學啊!
以前有個同學研究複合肥,沒事的時候也會和他吐槽閒聊,寧鋸子多多少少對於複合肥料還是有些瞭解的。
比如薯類作物專用肥料主要針對土豆和紅白薯,兩者在成分上有一些差距。硝酸銨和硫酸鉀是必備的,土豆專用肥要新增重鈣和硼等微量元素。而地瓜則更喜歡鈣鎂磷肥,配方比例也有差距。
玉米就簡單了,尿素硫酸鉀磷酸二氫銨,此配方中部分成分也可換到土豆地瓜的專用肥中,總歸逃不過這幾種成分。
墨宗現在在煉焦,寧非選擇的是圓頂倒焰式煉焦爐。倒焰爐的炭化室和燃燒室用磚牆分開,但上部相通,炭化室產生的煤氣轉入燃燒室,並從燃燒室上部引入空氣,使煤氣燃燒,從而提供一部分熱量,減少汙染排放。只是這種煉焦爐不能回收化學產品,也無法控制談話室生成的煤氣量,在結焦末期,往往因為煤氣產量小而產生供熱不足,影響最後一批結焦的質量。
每每想到隨著煙流失到空氣中的焦爐煤氣,啊啊啊,那都是確保高產豐收的化肥原材料啊!!他寧鋸子的心一抽一抽地痛。
不是他不想要,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建立一座完整的煉焦工業塔是不太現實的。這些工藝對他來說不是技術秘密,原理和流程他能不卡殼地寫出一篇論文。可換成建造成套裝置,這就有點困難了。
別的不說,單就產生處理粗煤氣的氨水澄清槽他就造不出來,還有脫硫塔,洗氨車間,這些都只能做夢的時候想想了。
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沒有準確的溫控和氣壓控制,就算勉強搭出來個簡易版,也不過是建造了一個大型毒氣室。氨氣有毒,會刺激人體粘膜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