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謝先生的信就來了。
更後來,所謂的“任氏鹽場”的襄助也來了。
天高路遠,那些信函要好些時日才送到一封。
可在黃州那數著時辰熬過去的日子裡,卻像是凜冬裡煮熱的一壺烈酒,讓人咬牙維持著那微末的希望,直到它在貧瘠的土裡往深處長去,慢慢扎穩了根。甚至無視風雪雷雨侵襲的逆境,漸漸發芽,散枝,像是石縫裡的松柏一樣,有一種格外強勁堅忍的力量。
他沒有在絕望裡滾打。
每一天都滿懷著對後一天的希望。
到今天,她終於來了。
天知道他在接到她要與謝危一道來的訊息時,有多開心。
甚至早兩日就在盼望。
連料理軍務,都有了少見的晃神。
直到此刻看見她。
那滿懷的期盼才全然地落了地,化作一種脈脈的熨帖,又使他全然剋制不住高興,將她緊緊地抱在懷裡之後,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禮。
少年到底是長大了。
眼角餘光瞥見周遭兵士詫異的注視時,雖然所作所為全出於真心,可畢竟不是當年縱性胡鬧的時候了,不由面上一紅,咳嗽一聲,把人放了開。
於是,終於看見車內注視他們已久的謝危。
這一刻有些安靜。
燕臨這時候才發現,姜雪寧方才就是從這架馬車裡出來的,兩人是同乘一車而來。心底便忽然感覺到了幾分異樣,然而值此非常之時,也並未深想。
停得片刻,他注視對方,倒是斂了方才的孟浪,整肅地躬身行禮:“見過謝先生。”
謝危淡淡搭下眼簾,道:“先入城吧。”
燕臨也知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便答一聲“是”,使一隊兵士護送車駕,在前方開道,一路往城中去。他人騎在高高的馬上,還問姜雪寧要不要騎馬。
姜雪寧也是心大。
自打謝危接了聖旨後,一路都在馬車上,晝夜疾馳往忻州來,骨頭都要散架了不說,總悶在車裡也沒什麼出來喘氣的機會。
驟然到得這風物迥異之地,不免起了玩心。
她自是一口答應,小心翻身騎上一名兵士牽過來的小馬,跟在燕臨的馬旁邊,一道入了城。
謝危只在車裡看著,也不去攔她。
忻州城不大,城中建築也不比京城的繁華,江南的精緻,處處透出一種粗獷,牆壁都比較厚,看著十分結實。
城內走的兵倒比普通老百姓還多。
只是觀周遭百姓模樣,倒似見得多了,半點沒有不適之感,照舊擺攤的擺攤,叫賣的叫賣。
這種地方,風水不那麼養人。
本地姑娘的面板大多粗糙。
姜雪寧這樣京城繁華地養出來的姑娘,又浸了兩年江南的婉約,實在是水靈靈嬌豔逼人,還夾在一堆皮糙肉厚的兵士之中,騎在馬上,所過之處瞧見她的人無不驚豔,甚至有那不懂事的小孩兒手裡舉著饃,追在後頭喊“仙女姐姐”,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燕臨便像是當年剛帶她到京城各處去玩時候那樣,一一指著路邊的東西同她講,只是嗓音聽著比當初厚了一些,也不再完全是貴公子一般的無憂無慮。
他見過了沉浮,明晰了世情。
便是講那路邊的一粥一飯,都有一種不同於舊日的憫恤,知道這些凡俗百姓何時作,何時息,一旦谷打出來能得多少米,東街的鐵匠鋪裡又是不是有個瘸腿的老婆婆……
姜雪寧聽著,不由轉過頭去看他。
年輕將軍的輪廓,深邃堅忍。
第一次,她覺得冷酷不停歇的的時光,竟也帶上一點溫柔,將她記憶裡的少年,雕琢成這般動人模樣,於是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