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也終於明白了崔珍娘那偏執到極致的性格從何而來。
半個多時辰後,張老相公踉蹌著離開了,方朝清獨自坐在亭子裡,閉目苦笑。
看來,他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啊……
他起身,走出了崔夫人的院子,一路無人阻攔。
又走到大門處,這次卻遇到了阻礙。
“姑爺,相爺留您在府中小住一番呢,您就別為難小的了。”守門人笑著道。
方朝清沒有說話,轉身離開,走向崔相的書房。
崔相已經在等著他了。
疼愛
下人通秉之後,方朝清很快便見到了崔相。
沒有官員,沒有僕從,就連珍娘也不在,崔相高坐正堂之上,見到他來,便抬起了眼,居高臨下地看向他。
他仍舊是溫文和煦的樣子,配上那副好相貌,便如清風朗月,雪霽初晴,一派的是清正堂皇,叫人見了就不由心生仰慕。
方朝清眼神微暗。
然而,他卻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單純地尊敬,甚至敬仰著這個男人了啊。
方朝清十四歲時進京,為了備考,也為了跟隨在父親方尚書身邊,瞭解和接觸官場,為日後為官做準備。而方尚書卻是個常常在私下議人是非的人,他曾毫不避諱地對兒子說起許多朝臣的陰私和汙點,在方尚書口中,滿朝文武,乃至天子,幾乎都有見不得人的汙點,清官諍臣也免不了私德有虧。
然而唯獨崔相,便是方尚書再如何不服,甚至厭惡他,也只能無力地罵一句“虛偽”,卻說不出任何實打實的汙點。
“這世上哪來那般完美無缺的聖人君子?看上去完美無缺,不過是掩飾得好,沒露出馬腳罷了,偏世人皆把他當聖人,他還坦然受之,當真是虛偽至極!”
方尚書曾這樣對方朝清說道。
方朝清沒有反駁。
因為某種程度上,他其實是贊同方尚書的,太過完美的人,總讓人覺得不真實。只是,不同於方尚書的是,他雖然也如此認為,卻不會像方尚書那樣,僅憑臆測便將人定罪。
眼見為實,他既未見聞崔相的汙點,便不會僅僅因為“世上拿來那般完美無缺的聖人君子?”這樣臆測的理由,而在心中將崔相視為一個偽君子。相反,既然天下那麼多人都找不到崔相的“虛偽面孔”下的汙點陰私,那便說明,崔相即便的確並非完人,他做的那些事,也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麼崔相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而真正見到崔相其人,與其有了些淺顯的接觸後,他更是覺得臆測不可信,起碼於國事民生上,崔相的確如人們所讚譽的那般,滿腔熱忱,憂國憂民。
所以,不管方尚書怎樣說崔相虛偽,方朝清依舊十分尊敬崔相,甚至將其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標杆和榜樣。
便是後來崔相挾恩要求他娶珍娘,他也沒有改變看法。
挾恩求報固然有失君子風範,但這也正說明了人無完人,而且無論如何,崔相幫了他是事實,哪怕是有目的的幫,他也依舊承崔相的情,再說崔相雖要求他娶珍娘,卻也並未強逼,他仍舊可以回絕。
及至後來崔夫人身死,崔相氣憤之下與珍娘斷絕關係,甚至利用自身權勢讓方朝清在京中孤立無援,方朝清對崔相的觀感依舊未變。
他只是對崔夫人用情過深,對女兒期望甚篤,所以才會對他這個導致崔夫人死亡、珍娘不孝的罪魁禍首厭惡惱怒。
這是人之常情,即便有失君子風範,其情也可憫。
便是後來又得知他與珍娘並未真正斷絕關係,反而派人對珍娘加以保護,還讓地方官任由珍娘驅使,致使珍娘犯下殺人害命的大錯,也不過更加證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