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陽走進辦公室,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面上,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他端坐在椅子上,手裡捏著一份檔案,眉頭微微皺起,陷入了沉思。
最近,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自從把洲際巡航導彈的資料交給乾教授後,那邊的研究進度可謂突飛猛進。
這意味著,火箭技術也必將隨之邁上新的臺階。
一想到這裡,林陽的目光就變得炯炯有神。是的,有了可靠的火箭,下一步就該考慮人造衛星的發射了!
林陽站起身,在房間裡踱步。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歷史畫面。
早在1957年,當毛熊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時,整個地球都為之震撼。那個名叫"史普尼克"的金屬球體,雖然只有58厘米直徑,重量也不過83.6公斤,但卻徹底改變了人類的視野。從此,人們的目光開始投向浩瀚的宇宙,開啟了探索太空的新紀元。
而在隨後的歲月裡,鷹醬也緊追不捨。他們接連發射了一系列衛星,從探索者1號到先鋒5號,無一不在向世人昭示著他們的雄心壯志。
作為一名穿越者,林陽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這場太空競賽中,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對抗中取得優勢。而人造衛星,正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他在腦中細數著衛星的種種用途。氣象衛星可以監測天氣變化,為農業生產提供依據;通訊衛星可以傳遞訊號,讓偏遠地區也能享受現代文明;偵察衛星更是軍事上的利器,能夠實時捕捉敵方動向,為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情報。
想到這裡,林陽的決心更加堅定。種花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在太空領域有所建樹。而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林陽重新在辦公桌前坐下,拿起筆,開始在圖紙上勾畫設計。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專家,他很清楚,目前鷹醬和毛熊的衛星技術還不夠成熟。受限於計算能力,他們在衛星上安裝的都是比較原始的裝置。那些笨重的小型機和晶片,不僅儲存容量小,運算速度也慢,能實現的功能十分有限。
但種花可不同!在林陽的不懈努力下,第三代計算機已經研製成功。它不僅體積小,重量輕,而且運算速度比上一代提高了數十倍,完全可以勝任衛星的各項任務。
林陽眼前浮現出無數個公式和電路圖。有了這些先進晶片的加持,種花的衛星將能夠實現更多功能。高畫質攝像頭可以拍攝地面目標,為軍事偵察提供依據;大容量儲存器可以記錄海量資料,供科學試驗分析;複雜的定位演算法可以實現精確導航,讓遠端武器能夠準確命中……
想到這裡,林陽的嘴角泛起一絲自信的微笑。他已經有了整體的設計思路,接下來就是落實細節了。
首先是衛星的外形。林陽決定採用當前最為先進的圓柱體設計,外層包裹一圈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衛星主體則由輕質合金製成,內部安裝大量電子元件,可靠性要遠超現有的產品。
在重量方面,林陽力求精益求精。透過最佳化設計,他把整星控制在100公斤以內,卻不影響其功能的發揮。這樣一來,火箭的運載能力也能得到節省,發射成本將大大降低。
至於衛星搭載的裝置,林陽更是斟酌再三。除了必備的控制系統、能源系統、推進系統外,他還額外增加了光學、紅外等多種感測器,確保在不同環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同時,先進的第三代計算機也被做了專門的最佳化,能夠實時處理海量資訊,為地面決策提供支援。
林陽設計的這款衛星,綜合效能可以達到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當時堪稱世界一流。而且,得益於種花的工業基礎,這款衛星的批次生產也並非難事。用不了多久,種花就能建立起自己的衛星網路,在太